藤縣和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藤縣和平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西北部,東、南面與蒙江鎮相鄰,西與平南縣丹竹鎮交界,北連太平鎮。全鎮現有17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82個村(居)民小組其中水田208畝。和平鎮是廣西梧州藤縣管轄下的一個城鎮,有「中國粉葛之鄉」美稱! [1]
中文名稱: 和平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西梧州市藤縣
下轄地區: 17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 0774
郵政區碼: 543313
地理位置: 位於藤縣西北部
面 積: 168.18平方千米
人 口: 68324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機 場: 梧州長洲島機場
火車站: 藤縣站、梧州站、梧州南站
車牌代碼: 桂D
特產和美食: 藤縣江口荔,和平香芋,和平粉葛
目錄
簡介
和平鎮位於藤縣西北部,東、南面與蒙江鎮相鄰,西與平南縣丹竹鎮交界,北連太平鎮。1957年前屬第九區(曾稱蒙江區)管轄。1958年成立和平鄉,又名和平公社。1963年改稱和平區,1968年復稱為和平公社,1984年改稱和平鄉,1990年10月又撤鄉設鎮沿至現今,因鎮駐地得名。
鎮政府駐地離藤縣縣城 55公里,至梧州市 85 公里,距南寧市36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
全鎮現有17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82個村(居)民小組其中水田32,208畝。
粉葛之鄉
沿着縣道驅車進入廣西梧州市藤縣和平鎮地界,赫然映入眼前的是一幅偌大的招牌:「粉葛之鄉」。12月18日,廣西新聞網採訪小組一行走進和平鎮,採訪當地的粉葛種植產業。藤縣和平鎮是中國著名的「粉葛之鄉」,這裡種植的粉葛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粉葛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有清熱解毒、養顏護膚等功效,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和增收渠道。
據該縣農業部門介紹,目前示範區核心區面積3000多畝,輻射區面積10000多畝。良種良法的應用率逐步提升,主導產品桂葛一號和組培苗的品種及主推技術的覆蓋率達到96%。示範區入駐企業三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四家、家庭農場一家。2017年前三季度,核心區粉葛種植戶人均純收入10000多元,較和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兩成。
自然環境
藤縣和平鎮地屬丘陵,和平、石橋兩個小盆地,土地比較平坦,土質肥沃。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發源於蒙山縣的屯江(蒙江)從太平鎮安福村入境,流經新良、木依、石橋、屯江、志成、新平、平竹、欖莫、都坡等十一個村街,然後流入蒙江鎮,境內流程25公里。較高的山北有皇帝殿,海拔414.4米;西有雞籠崖,海拔438.9米。藤縣和平鎮在2019年榮獲2019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名單。
交通
和平鎮有省道、縣道、鄉道縱橫交錯,陸路水路交通繁榮。容(縣)太(平)三級油路橫貫境內北部,蒙(蒙江鎮)大(和平鎮志成大平嶺)公路從全鎮中心地帶穿過。90年代以來,全鎮大力發展交通事業,至今共投入資金125萬元,投入6.6萬工日修路。全鎮修築四級公路3條共21.5公里,等外公路5條共26.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車。水路交通主要是溝通屯江兩岸的橫水渡船。全鎮現有渡口九處共16條船。義渡有練村、都坡、廣村、五屯共四隻船。竹村還建有聯營渡口碼頭,可載中拖以下機動車過江。
水利設施
較大的水利工程有和平電站,有發電機6台,電站裝機容量6750千瓦,每小時發電7000瓦。還有1970年興建的羅意灘「七一」泵站,兩站有效灌溉面積11000畝,座洞水庫蓄水量為315萬立方米,可灌溉屯江、座洞、志成、新平、陳塘、龍塘、雙垌等七個村的農田6000多畝。境內另有星羅棋布的山塘水庫43座,田頭水井1760口。
經濟情況
農業
農業是全鎮的主要經濟來源。90年代中後期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破了傳統的種植模式,優化種植結構,採用「立體種植技術」,實施「萬畝億元工程」,使全鎮農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種植面積廣,產量高,質量好。2006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為41600畝(兩造),總產量達2080噸,優質稻種植比例達80%以上。還有特色農產品香芋、粉葛、肉姜、西瓜。香芋個大皮薄,肉質細膩,營養豐富,甘香醇美;粉葛肉粘稠細膩,清香爽口,營養健身;肉姜色澤鮮亮、肉質細嫩、辛辣彌香、爽脆可口;無籽西瓜外型美觀,汁多渣少,爽脆蜜味。這四大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形成了和平的品牌。另外,屯江魚苗、雞咀坡養鱉、雙垌楊桃、平溪蘿蔔、練村冬瓜、官羅蜜柑等,也各有特色,深受廣大顧客商家的喜愛。
畜牧業
以養殖豬、牛、家禽為主。和平鎮千家萬戶飼養的咀黃、毛黃、腳黃的三黃雞,體形美觀,體重適中,肉質香甜可口,是和平一大名產,是兩廣和港澳餐桌席上佳肴,是藤縣活雞出口的主要基地。和平鎮的養豬業,品種優良,防疫保障,飼養得法,肥瘦得當,豬源充足,客戶歡迎。鎮食品站、畜牧站、個體收購戶外運廣東等地的活豬,每年都有三四萬頭。扶植專業養殖戶,畜牧業迅速發展。2006年生豬存欄7.8萬頭,牛存欄0.3萬頭,家禽存欄 28.4萬羽,水產品年產量2175噸。
林業
主要以松樹、杉樹為主,至2006年年末,全鎮有林山地9316.8公頃,林木蓄積量11.7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1.8%,年產松脂可達130萬斤;竹子主要種植篙竹,每年產竹10萬根。龍眼、荔枝種植面積2.8萬多畝,每年盛產龍眼、荔枝 160萬斤。
郵電通訊
1992年起建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在和平街開始有有線電視,累計投入資金70多萬元,覆蓋率達到80%,普及率達60%以上。至1999年末,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有電視主幹線路共65.5公里,放大器161隻,發展有線電視2000多台(戶)。1993年,開始通程控電話、無線電尋呼。1994年有移動電話通訊。至1999年,全鎮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至2006年,移動通訊網已覆蓋全鎮;全鎮固定電話用戶有7054戶;電信寬帶用戶也已達到158戶;全鎮的大多數村,已經開通寬帶上網業務。
鄉鎮企業
70年代以前,鄉鎮企業主要是林場、紅磚廠、罐頭食品廠等社隊企業。1991年以來,隨着建築、養殖、交通運輸業的興起,成立了農牧公司、飼料廠、建築公司、加油站等集體企業,引進外資改建紅磚廠,開發重晶石礦。同時,大力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等非公有企業,積極引導農民從事第三產業,商品流通隊伍不斷壯大。
現已形成了以實用油、豆奶、水酒等為主要產品的農副食品製造業;以粉葛、姜干、桂圓肉(干)、白菜乾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重晶石為主的礦山開採業;以紅磚生產為主的建材工業;以販運香芋、西瓜、粉葛、生薑、生豬等大宗農副產品和建材、百貨、雜貨、五金、布匹、成衣為主的商品流通企業。全鎮現有大型沙磚廠一間,紅磚廠一間,竹業製造廠一間,電子廠一間,石場四個,商業、飲食、服務、加工業等方興未艾。
科教文衛
教育
解放前,全鎮只有一所中心小學——和平中心小學,下轄和平、新平、陳塘、龍塘、雙垌、新塘、都坡、欖莫、平竹等小學。各村小學一般都設在破廟或私宅里。
1969年秋,各村小學均辦成完全小學。全鎮辦3所中心小學,即和平中心小學、石橋中心小學、新塘中心小學。1958年,辦起第一所中學——和平農中。1960年秋,又辦起和平初中,1969年將和平農中改辦為和平高中,1979年又改為和平公社初中。1981年增辦和平聯中,石橋聯中和新塘聯中。
為了更有利於「普九」和人才的培養,1997年和1998年分別撤消了和平三中和和平四中,只開設2所初中,即和平一中和和平二中。全鎮現有全日制普通初級中學2所,小學18所,成人中心校1所,在校初中生4000多人,小學適齡在校生14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中小學教職工824人,具有本科學歷58人,大專學歷275人,中師以上學歷475人。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建起中小學教學樓43棟,宿舍樓7棟,共5萬多平方米,全鎮52個教學點。1979年掃盲工作通過梧州地區驗收1986年實現了普及初等教育。1998年4月該鎮普九已通過自治區驗收,1999年12月,該鎮「普九」再次通過自治區驗收。
衛生
解放前,群眾求醫多為民間醫生。1958年成立和平衛生院,當時有職工12人,資產約3000元。在編職工28人,其中醫生17人,護士6人,技師1人,藥劑師1人,工人3人。設有內、外、婦、兒科門診及留醫部,醫技部(包括化驗室,B超室,心電圖室,X光室),防保科注射室,中西藥庫及藥店等醫療、預護、婦幼保健科室。
全鎮18個村街均開設有衛生所,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兒童「五苗」接種率達90%以上。自開展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來,我鎮參保農民人數連年遞增,2005年,參保人數為42308人,占全鎮農村人口的60%,至2006年,我鎮參加農村醫療合作保險的農民達到了51752人,占全鎮農村人口的82%。
文體
傳統民間藝術舞獅、採茶、山歌、牛歌戲、木偶戲等異常活躍,擁有民間業餘劇隊5個以上。全鎮設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各村設有文化室,鎮、村開設有籃球場、桌球室、乒乓球檯等各種文體活動場所。逢春節、元旦、國慶等喜慶節日,都會舉辦籃球賽、乒乓球賽、桌球賽、文藝晚會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
風土
有都坡文筆塔一座,坐落在都坡村練村自然村。此塔形似寫字的毛筆,故稱文筆塔,是全縣唯一保護完好的塔文物,該塔建於公元1783年(清代),塔高6米,為3層青磚木結構的尖頂寶塔是和平鎮的一大景觀,有「文遠宏開創偉業,筆花大放育英才」之感。塔第一層門匾書「文遠宏開」,第二層門匾書「文昌閣」,第三層門匾書「魁星樓」,均配對聯。塔內雕樑畫棟,繪以壁畫,每層飛角重檐,雅觀別致。塔矗立屯江河畔,瞻賞別有情懷。
視頻
藤縣和平鎮街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