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藕塘(曹茂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藕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藕塘》中國當代作家曹茂旺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藕塘

經常回農村家看望年邁父母。看到門口壟田儘是蘆葦雜草,一到深冬,枯萎發黃的蘆蒿被一把火點着,煙霧沖天嗆人,草灰升空入室。想起從前布穀叫插禾、農民忙插秧,青蛙鳴田畈、壟畝泛金黃的情景,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2020年年後,我讓父親叫挖機,把弟弟家的五分田挖成藕塘。父親問我為什麼不挖深點做魚池?我告訴父親:這麼多好田棄耕拋荒怪可惜了。藕容易種植,看能不能引導其他農戶都來種。藕種好了,既增添美麗景色,又可以自己吃。

清明後,我找以前教過的學生,當時在茗山農村工作隊的邱隊長幫忙,到種藕大戶李老闆那買來了藕種。回家後,父親將藕種按進泥里。四月上旬,稀稀疏疏地長出了浮葉,我們施了第一次尿素和複合肥。5月中旬抽生立葉,6月上旬開第一朵花時我們又施了第二次肥。6月中旬,荷花開了。父親還在在靠水溝的塘塍種了冬瓜和絲瓜,荷塘熱鬧起來了,冬瓜躺滿了溝渠,絲瓜吊滿了架子,第一年,荷花雖然不多,但紅得濃艷欲滴,開得楚楚動人。

第一年藕不多,問問李老闆,說一是新開的塘不肥,二是藕種進泥沒壓實有的浮起來了,三是早期蓄水深了,水溫低,不利於生長。第一年我們沒有挖藕,全部留下重生。

2021年,滿塘荷花開得茂盛,年底蓮藕豐產。父親穿着下水褲喜滋滋地下塘挖藕,供自家食用。父親跟我說,市場上的藕已經賣到10塊錢一斤了,看樣子今年能挖四五百斤。我告訴父親,挖藕很累,80多歲老人了不要去挖藕賣,讓親戚來挖回去吃。灣里如果有人開挖池塘,來挖藕做種,也分文不收。遺憾的是,灣子裡沒聽說有人要挖藕塘,更沒有人上門說要藕種。

2022年春節下了一場大雪。老家農村年味濃濃、熱鬧祥和。自家種藕,當然就會多一個品種的菜,什麼清炒藕、煨湯藕、藕莢子、藕肉丸,年飯和客桌上沒脫過。老人喜歡勸孩子吃藕,因為藕多孔,吃了開心竅,心眼多了不就聰明了嗎?哈哈,這些菜,這些說法,聽起來有味津津,吃起來當然津津有味!

初四送拜年客出門,陽光暖和,田壟的雪被開始融化,上田雪水從田埂水口冰激凌狀的冰管中汨汨地流向下田。正想轉身回家,無意間望見藕塘埂上站着一支白鷺。白鷺是我們這兒能看到的最美麗的大鳥了。離我家不遠有條河,河道改直後,原河道上一處沼澤地,長了很多高大的長莢開花的寬葉枊樹,白鷺們就在那兒棲息。這隻白鷺身體纖瘦而修長,頸、腳也很長;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嘴是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黃色,腳是黃綠色。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看上去無比輕盈。

不知道是不是藕池裡有小魚,或是父親挖了藕後有它想要找的食物,這隻白鷺一隻腳曲縮於腹下,另一隻腳獨立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過一會,又有一對白鷺輕輕落下,但它好像全然不覺似的,不知道它是在想什麼心思發呆,還是懶得理會。那對白鷺停留片刻,雙雙歡歡喜喜沖天而去,這下驚動了它,它跟着飛了三層樓高,然後繞了一個小彎,又重新飛回原地。孤獨的白鷺引頸獨立,讓我想起了風馬牛不相及的「獨釣寒江雪」的孤舟簑笠翁。

下半年回農村時,父親對我說,前些天,鎮政府裝了幾車人到這裡開現場會,說是這壟拋荒田準備投資一百多萬元,

全部要改造成高產良田。

今年春天,各家造冊登記田畝,以後每年給農戶發租金,還補償了相關損失。父親說,800元的藕塘挖機費得到了補償。有一次回去碰上支部書記,他說,因為我沒有說要藕種費用,就沒補償。我說:一個14億人國家,糧食安全頭等重要。挖藕塘的初衷就是想慢慢個人引導,改變一下棄耕拋荒,但沒能實現。還是政府力度大。政府出了那麼多錢,我那點費用微不足道,當然不用提了。

前段時間回去,我們灣和上下兩個灣子的幾百畝大畈,全部連成了一片,中間一條寬寬的機耕路,機耕路一側是水溝,路上堆滿了石頭,路坡和水溝都要用石頭和水泥護砌,機耕路兩邊不再是小田塊,全是做了田埂、平整好了的大田。為了便利良田灌溉,上游的姜竹林水庫全部配套好機灌設備。據說今年冬,種良大戶就來承包種油菜,明年全部種優質水稻。

我們家種了三年多的藕塘沒了,但「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景象」很快就要回來了!

(2023.8.5) [1]

作者簡介

曹茂旺,1959年12月出生於大冶市大箕鋪鎮。黃石教育學院畢業,後函授武漢大學法學本科學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