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藏倉鼠指名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藏倉鼠指名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藏倉鼠指名亞種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藏倉鼠指名亞種(學名:Cricetulus kamensis kamensis),Satunin於1903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東南隅)、青海(東南部)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瀾滄江上游。 [1]

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RODENTIA 中文目名:齧齒目 中文科名:倉鼠科 拉丁科名:Cricetidae

中文亞科:倉鼠亞科 拉丁亞科:Cricetinae 中文屬名:倉鼠屬 拉丁屬名:Cricetulus

拉丁種名:kamensis 拉丁亞種:kamensis 定名人:Satunin 年代:1903 中文名:藏倉鼠指名亞種

原始文獻:

Ann. Mus. St. Petersb, 7, p.574

模式產地:

瀾滄江上游 (Moktschjun R., upper Mekong)

國內分布:

青海(東南部), 西藏(東南隅)

簡介

藏倉鼠體型中等大小,與長尾倉鼠較為相似,但較之粗壯。體長80~115mm。吻短鈍,眼小,耳較大,圓形。尾較長,可達體長之半,尾基部不明顯地膨大。被毛長而密軟。

藏倉鼠軀體背面呈暗灰棕色,由頭至前背灰色略顯。背毛毛基淡灰黑色,自前向後色漸濃。毛尖在頭頂部為棕褐色,向後漸轉灰褐色,有些毛尖轉為黑色。被毛中雜有少量純黑色長毛,在後背部中央雜有較多的黑色長毛,略似黑斑。體背毛前方稍短,向後漸密而長。吻側、四肢內側與腹面均灰白色。毛基灰黑,毛尖純白色。吻端和下頦毛基亦為白色,尤以下頦為純白色。肛周雪白色毛尖形成白色塊斑。背腹面毛色在體側的交界線,由於背部灰色自四肢外側向下延伸和腹部灰白色自中部向上突入,而呈現波浪狀。耳背前側基部有一簇棕黑色毛形成毛斑。尾兩色,上面毛色與體背相同,尾下及尾末梢毛全為白色。尾基及臀兩側與腹部毛色相同。前臀與腹部毛色相似,腕、掌、指背面被毛白,腹面裸露。後足的跗、蹠、趾部背方亦被白毛,足掌腹面裸露。指趾白色被毛常超出爪長。爪白色。

藏倉鼠頭骨較狹長、低扁,腦顱部略隆起呈扁圓形。鼻骨呈長楔形,前端明顯地寬,後端則狹窄,鑲入額骨前端,在前頜骨間呈凹陷狀。額骨略隆起,前端與鼻骨交界處呈「V」型。頭骨光滑無眶上嵴。頂骨前外角短而鈍,不形成尖角伸向前方。頂間骨寬,前中央處不向頂骨突入,呈橫向長圓形。枕骨略向後突出。兩側顴弓不特別外展,也不下斜,而近水平後伸。顴弓後部鱗骨顴突處最寬,顴骨本身較細。門齒孔較長,相當齒隙的2/3,但後緣不達第1臼齒的前緣水平連線。翼間窩深,前端達第3臼齒後緣的水平連線。聽泡小而低扁。

藏倉鼠上頜門齒較短,不突出於鼻骨前端。左右門齒基部間隙較大。上頜臼齒3枚,自前向後型漸變小。第1枚臼齒具3對齒突,第2枚具2對齒突。第3枚臼齒前寬後窄,第1排的兩個齒突明顯,第2排雖具兩個齒突,但外側者弱而不顯。下頜齒與上頜相似,臼齒三枚,互相對應。第1枚的前一對齒突相互靠近,第3枚臼齒後排內側齒突小。

參考來源

  1. 藏倉鼠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