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藁城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藁城區,是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下轄區,位於河北省東部,東經114°38′45″~114°58′47″,北緯37°51′~38°18′44″之間;西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31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264千米。北鄰新樂市,南接趙縣境,東與晉州市、無極縣接壤,西與長安區裕華區及正定縣搭界,西南與欒城區毗鄰。

藁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勞動生息。截止2018年,藁城區轄14個鄉鎮、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239個行政村,總面積836平方公里,總人口84萬,素有「冀中明珠」「河北糧倉」「燕趙天府」之美譽。

2018年,藁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完成86.6億元和31.2億元,增長26.6%和15.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初,據載藁城全縣編民13里,尋增為16里,後改里為社。崇禎五年(1632)推行「寓兵於農」之法,編營24,尋廢,七年(1634)復置,編22營。清承明制。

民國初,全縣分為5個區,27年(1938)劃為8個區,滹沱河以南為一、二、三、四、五區,以北為六、七、八區。37年(1948)6月,又將8個區劃分為13個區。

1950年2月,將13個區精減為10個區,不久又並為7個區。1953年7月,將全縣238個村劃為96個鄉。1956年6月,撤區並鄉,將96個鄉合併為29個鄉(鎮),1958年1月,並為28個鄉(鎮),8月,取消鄉鎮建制,全縣改建為8個人民公社。1961年調整公社規模,除城關公社外,其餘各公社由大劃小,全縣劃為28個公社。

1984年1月取消公社,恢復鄉(鎮)建制,復為28個鄉(鎮)。是年,相繼改城關、賈市莊、梅花、南董、南孟、麗陽為鎮建制。1987年將崗上鄉改建為崗上鎮。1994年4月,南營、大同、興安、張家莊、增村五鄉,撤鄉設鎮。

1996年1月,擴鄉並鎮,將28個鄉(鎮),改建為13鎮,1個民族鄉,1個開發區。即廉州鎮、興安鎮、常安鎮、賈市莊鎮、梅花鎮、南營鎮、丘頭鎮、崗上鎮、南董鎮、南孟鎮、張家莊鎮、西關鎮、增村鎮、九門回族鄉和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村共240個。1998年,新興安村併入興安村,藁城市共有239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2018年12月,全區轄12鎮,1個回族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2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藁城地處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市東側。境域在東經114º39ˊ~114º59ˊ,北緯37º51ˊ~38º18ˊ之間。轄區總面積836平方公里。北鄰新樂市,南接趙縣境,東與晉州市相連,西與石家莊市、正定縣搭界,東北與無極縣接壤,西南與欒城區毗鄰。市治西距石家莊市31公里,北至首都北京264公里。

地形地貌

藁城區處於太行山東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屬太行山洪積沖積山前傾斜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漸傾斜,形成典型的山前傾斜平原地貌。境域中部為滹沱河第二沖積扇之脊,地勢較南北兩面略為低洼;北部為磁河沖積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間的河間地帶,海拔65~55米,向東南緩降;南部邊緣為滹沱河、槐河之間的河間地帶,海拔60~39米,向東南緩傾。由於歷史上滹沱河、磁河、槐河等河流的改道和變遷,洪水泛濫、風沙等外力作用,形成只都、九門、南董一帶,楊馬村至南孟、梁家莊一帶,張村、北樓、小常安、賈市莊一帶的古河道、窪地、沙崗、沙丘、緩崗、河溝、坑塘等微地貌。

20世紀60年代以後,通過治沙治水平地造田等,使沙崗、河溝、古河道得以治理,逐漸塑造成藁城大地平曠開闊的現狀。

氣候

藁城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地處平原,地勢、地貌對氣候影響不大,氣候因素分布比較均勻,表現為冬冷夏熱的氣候特點。全境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溫涼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秋兩季短,冬夏兩季長。年平均氣溫12.8℃,年極端高溫43.2℃(1961年6月12日),年極端低溫―23.4℃(1985年12月8日)。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5℃;7月份最熱, 月平均氣溫26.4℃。

由於地處太行山東麓,受其造成的「焚風」影響,6月份易出現乾熱風。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1971~2000年資料),年最大降水量為1007.1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雨量為224.6毫米(1992年)。年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份,其中7~8月份降水量最多,約占全年的57%,為主汛期。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546.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2513.3小時,日照率56.7%。無霜期203.5天。

水文

境內河流屬海河流域子牙河及大清河水系,過境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木刀溝和石津(石家莊——天津)總乾渠。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孤山,經正定入藁城,於藁城中部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南堤長27.7公里,北堤長15.6公里,河寬平均4000米,最寬處(西部市界處)6000米。境內流域面積119平方公里,設計行洪能力3300立方米/秒,最大行洪量11300立方米/秒(1956年)。境內滹沱河支流有白洋河和周漢河,白洋河發源於正定縣楊家莊,原經崗上村北、小豐村南,從雙廟村折而北入滹沱河,石津總乾渠修成後,白洋河改道,由故獻村北折而南,繞村東入渠。周漢河藁城段舊稱只照河,上流為旺泉河,發源於正定縣,自正定固營村南入境,經黃莊、南屯,前堤里村南至九門村西南折入滹沱河。

木刀溝,發源於新樂市閔鎮閔泉,並有行唐縣諸山村之水匯入,東至新樂馬頭鋪村南入市境北部邊緣,流經牛家莊、北橋寨、金莊、後西關、固德村北至大王村出境入無極縣。境內流程13.4公里,流域面積212平方公里,設計行洪能力800立方米/秒。 石津總乾渠,是石家莊至天津的過境引水灌溉河渠,於市境中部伴307國道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市內長度26公里。設計流量1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120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藁城境內水資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而可利用水資源又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由過境水、外來水和地表徑流三部分組成。過境水有滹沱河水、木刀溝水和石津總乾渠調蓄放水。自20世紀50年代末上游修建水庫後,木刀溝多年斷流,滹沱河亦於1980年始常年斷流。石津總乾渠行水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已停止引用。1984年11月以後,渠灌區全部停灌。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深38毫米,徑流量3089.4萬立方米。平水年徑流深28.5毫米,徑流量2317.1萬立方米。偏枯年徑流深13.3毫米,徑流量1081.3萬立方米。

藁城屬太行山前滹沱河沖洪積平原,地下水資源較豐富,水質全淡,總礦化度為708.8毫克/升,PH值為7.6,屬於弱鹼性水。地下水補給量以大氣降水垂直補給為主,多年平均補給量為8842.8萬立方米,占總補給量的31%,其它有河渠側向補給、田間灌溉回歸補給、地下側向徑流補給和人工回灌補給。全市多年平均總補給量為28787.4萬立方米,補給模數為35.4萬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地下水開採量多年平均為33110.9萬立方米。開採模數為42.04萬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采大於補,多年平均採補差為-4323.5萬立方米,水資源供需矛盾日漸突出。

礦產資源

藁城境內礦藏,初探埋藏有石油,但開採價值不詳。據探測,東南部滹沱河故道賈市莊、馬邱一帶埋藏有石油氣(天然氣)。20世紀70年代,石油勘探部門曾在附近(晉州趙蘭莊)探出,後因井噴將井封閉。

另外,藁城火車站以東、以西和只都一帶,有地熱水資源,水溫在28℃以上。崗上鎮故城村西一帶埋藏有古牛厄湖沉積形成的腐殖酸,是農作物極好的有機肥料。滹沱河、磁河、木刀溝灘涂有質地優良的建築用砂。

土地資源

藁城區土地面積83600公頃,其中耕地54902.13公頃,園地10041.29公頃,林地547.21公頃,水域3717.42公頃,未利用土地463.79公頃。土壤類型分為2個土類(褐土、潮土),5個亞類,7個土屬,39個土種。

褐土類土壤是全市面積最大,最主要的土壤類型,分布廣泛。有3個亞類,3個土屬,21個土種。潮土類土壤主要分布於「三河一故道」地域及市境東部,面積17804.69公頃,占土地資源總量的24%,有2個亞類,4個土屬,18個土種。

人口

2007年藁城年末總人口75.64萬人,比上年增加62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2709人,占總人口的26.8%。人口出生率為11.2‰,自然增長率為6.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藁城總人口77.511萬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