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薯蕷 (草藥(山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薯蕷,品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cm,直徑1、5~ 6cm。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 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粘。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 9~18cm,直徑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 中文名 薯蕷
  • 拼 音 shuyu
  • 學 名 山藥
  • 別 稱 懷山藥、淮山藥、土薯、山薯、玉延、山芋、野薯、白山藥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亞 目百合亞目
  • 科薯蕷科
  • 屬薯蕷屬
  • 種 薯蕷
  • 分布區域 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 性 味 甘、溫、平、無毒
  • 英 文 nagaimo、yamaimo、Chinese yam
  • 拉丁語學名 Dioscorea opposita
  • 拉丁語異名拉丁語異名

目錄

性味與功能主治

用法與用量

禁忌

貯藏

炮製

功效

作用

性味與功能主治

甘、平。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嬴。治食少便溏、虛勞、喘咳、尿頻、帶下、消渴

麩炒山藥補脾健胃

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用法與用量

15~30克。

禁忌

食用山藥一般無明顯禁忌症,但因其有收斂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結者及腸胃積滯者忌用。

貯藏編輯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炮製

揀去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度,撈出稍晾,切片曬乾或烘乾。

炒山藥:先將麩皮均勻撒布於熱鍋內,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山藥片100片,用麩皮10斤)。

《本草衍義》:山藥入藥,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剮去皮,於屋檐下風徑處,盛竹篩中,不得見日色,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惟風緊則干速。

對家兔腸運動的影響 龐國興等報道,生山藥、清炒、土炒、麩炒4種山藥泡製品煎劑對家兔離體腸管節律性活動有明顯作用。對腎上腺素產生緊張性降低時,給4種山藥煎劑卻能使腸管恢復節律,拮抗作用明顯。對乙酰膽鹼引起腸管緊張性增高時,給於4種山藥煎劑均未見腸管緊張性下降或明顯恢復節律性活動。4種山藥對腸作用差別。認為以清炒、生品、土炒略好。

功效

《本草求真》:「入滋陰藥中宜生用,入補脾肺藥宜炒黃用。」「本屬食物,氣雖溫而卻平,為補脾肺之陰。是以能潤皮毛,長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腎強陰。」 在實驗性關節炎大鼠的研究中, 山藥水提液能顯著抑制Cu2 + 對γ 球蛋白的變性作用,表明具有抗關節炎的作用。山藥水提液還可消除尿蛋白,對突變細胞具有抑制產生的作用。

補中益氣:鐵棍山藥因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餘種微量元素,及其它礦物質,所以有健脾胃、補肺腎、補中益氣、健脾補虛,固腎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

消渴生津:該山藥有消渴生津之功效:中醫治療虛勞消渴(糖尿病)處方中常有山藥單味使用,或與其它藥物合用,效果更佳。

保健:由於鮮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可以防治人體脂質代謝異常,以及動脈硬化,對維護胰島素正常功能也有一定作用,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寧咳定喘,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

養顏:元代脾胃專家李杲說:「治皮膚乾燥以此物潤之。「李時珍寫到:「山藥能潤皮毛。「山藥對滋養皮膚,健美養顏有獨特療效。

控制進食慾望:山藥中富含大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鹼、尿囊素等;其中重要的營養成分薯蕷皂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而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和吸收。

預防春困:山藥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薯蕷作用

【全家】 為秋冬進補打基礎。秋冬進補前吃點山藥,更有利於補品的吸收。山藥為補中益氣藥,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將山藥、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選擇。

【女性】 益氣養血暖手腳。手腳發涼常對女性「情有獨鍾」。中醫認為,手腳冰涼與體質虛弱有密切關係,而山藥烏雞湯和龍眼山藥羹均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養血作用,特別適合手腳發涼症患者。

【男性】 防止「老胃病」復發。在「老胃病」病人中,有相當多屬於潰瘍病,而秋季是潰瘍病容易發生或復發的季節。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山藥中所含尿囊素有助於胃黏膜的修復。可用鮮山藥製成山藥扁豆糕、或小米山藥糕,蒸熟後食用。

【老人】 補中益氣防感冒。山藥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因此,多汗、反覆感冒的氣虛患者在秋季應該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可以把山藥炒食、蒸食、拔絲,也可以與大米、小米、大棗一起煮粥食用。

【兒童】 防治腹瀉好幫手。每年8~12月是小兒腹瀉的多發季節,用山藥粉治療腹瀉,比較容易被接受。具體做法為:將山藥研細磨粉與米粉按1∶2的比例給患兒混合服用,每天餵食2~3次即可。

山藥具有:

強壯養顏;

補虛抗衰;

補氣養血;

滋陰補陽;

扶正祛邪。

山藥味甘,性涼潤,入肺、脾、腎經,《得配本草》說它具有補虛益損的功能,清代醫家陳修園曾解釋山藥的功能,說它氣平入肺,味甘入脾,而脾統血,主四肢,脾血足則不飢,四肢輕捷;肺主氣,肺氣充則輕身,氣為之倍增;又因其質地稠黏,能補腎填精,精足則強陰,延年益壽。現代藥理研究提示,山藥含有的皂甙、糖蛋白、鞣質止權素山藥鹼、膽鹼、澱粉及鈣、磷、鐵等,具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有一定的抗衰老物質基礎。由此可見,山藥確能補虛療損,延年益壽。

薯蕷繁殖方法

薯蕷繁殖一般採用蘆頭繁殖法和零餘子育種繁殖法。

蘆頭繁殖法:多用塊根上端有芽的一節作種,稱為蘆頭。在頭年冬季挖采薯蕷時選擇頸短、粗壯、無分枝及無病蟲害的塊根,塊根能在地下越冬。塊根吸水力弱,切下後不久就要枯萎,喜稍濕潤的環境。薯蕷要求地勢向陽、背風的沙質土壤和壤土,土壤反應為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粘重、過沙或鹼性強的土壤不宜栽種。

零餘子育種繁殖法:霜降前後,薯蕷地上莖葉將黃萎時,從葉腋間摘下或拾起落地的零餘子,晾2-3天後,放在竹籃內,蓋好或裝入木箱貯藏。貯藏期內應注意鼠害,並需通氣。用零餘子繁殖需須經1年培育,獲得塊根作種。[1]

薯蕷栽培技術

整地

薯蕷應實行2-3年輪作。整地除施肥後耕翻外,主要是開挖供塊莖向下伸長的疏鬆溝,一般溝深1米以上,溝寬20-25厘米,溝間距80-100厘米。人工開溝比較費時,一般在冬前進行,開溝後回填土時,注意不要打亂土層順序。用專門的開溝機功效高,可在播前一個月進行。

栽植

一般要求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9-10℃後,即可定植。在中國蜀南及兩廣地區可在3月定植,四川在3月下旬至4月,華北地區4月中、下旬定植,東北5月上旬定植。定植方法是用鋤頭開溝8-10厘米,將種薯縱向平放在溝中,以芽嘴為準,均勻鋪開,播種密度一般3.75-4.5萬株/公頃,株距25-30厘米,行距就是溝間距。播前,在已開溝的正上方,挖深度10厘米左右的播種溝,按株距將種塊順壟平放溝中,種塊上端朝同一方向,排好種後,覆土,拍平。

管理

整枝搭架:薯蕷是攀緣植物,苗高30厘米前,必須搭架,架高1.5-1.7米,架材入土深20-30厘米。常搭成人字架或四角架。種塊發芽時,一般可伸出1條主莖,但有時也可伸出2條以上,相應會產生2-3個塊莖,相互爭奪養分,使每個塊莖又細又小,影響優質生產,應在出苗後,立即拔除多餘的莖蔓,只留1個粗壯的主莖。有的品種側枝過多,中後期要適當摘去下部側枝,以及主莖與側枝的頂頭。零餘子大量形成,影響塊莖生長,一般可控制在1500-2250千克/公頃。

施肥:薯蕷需肥量大,每生產1000千克塊莖,約需吸收純氮4.32千克、五氧化二磷1.07千克、氧化鉀5.38千克。薯蕷忌氯,不宜用氯化鉀,強調重施有機肥。一般高產田基肥每公頃需施45-75立方米腐熟的有機肥、磷酸二銨350-400千克、尿素250-300千克、硫酸鉀150千克左右,於整地前,撒施田間,耕翻於25厘米左右的土層中。進入莖葉和塊莖的旺盛生長期,要重追1次肥。每公頃施氮、磷、鉀複合肥400千克左右,並澆水。

灌水:前期只要表土5厘米以下濕潤就不必澆水。一般在苗1米左右澆頭水;相隔20天左右,進入枝葉生長盛期,再澆二水,前2次水要淺澆,切忌大水漫灌。二水後1個月左右,進入塊莖迅速膨大期,若土壤乾旱要大水澆透。秋季,注意排水防澇。

採收

10月下旬至11月,莖葉全部枯萎時,開始收穫塊莖。塊莖貯藏主要是保溫防凍,適宜溫度為2-4℃,相對濕度80-85%。可堆藏、埋藏或窖藏等。在溫暖的中國南方和長江流域,可隨收隨上市。零餘子必須成熟收穫。[2]

薯蕷主要價值

功效與作用

健脾益胃、助消化:薯蕷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

滋腎益精:薯蕷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症,皆可服之。

益肺止咳:薯蕷含有皂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降低血糖:薯蕷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延年益壽:薯蕷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抗肝昏迷:近這些年研究發現薯蕷具有鎮靜作用,可來抗肝昏迷。

營養價值

薯蕷中含有大量澱粉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鹼(choline)、尿囊素(allantoin)等。其中重要的營養成分薯蕷皂,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有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而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吸收。

藥用價值

薯蕷塊莖為常用中藥「懷山藥」,根可入藥,甘,溫、平,無毒。主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本經。主頭面游風,頭風眼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贏瘦,充五臟,除煩熱。別錄。補五勞七傷,去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甄權。強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時珍。生搗貼腫硬毒,能消散。震亨。

食用:塊莖富含澱粉,可供蔬食。[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