薆(拼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薆 拼音ài 注音ㄞˋ 簡體部首艹部部外筆畫13畫總筆畫16畫 繁體部首艸部部外筆畫13畫總筆畫19畫 五筆AEPT倉頡TBBE鄭碼EPWR四角44407結構上下統一碼8586筆順一丨丨ノ丶丶ノ丶フ丶フ丶丶ノフ丶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薆ài(ㄞˋ) ⒈ 隱蔽:「眾薆然而蔽之。」 ⒉ 草木茂盛:「南園薆兮果載榮。」 ⒊ 香:「譽馥區中,道薆岷外。」
統一碼
薆字UNICODE編碼U+8586,10進制: 34182,UTF-32: 00008586,UTF-8: E8 96 86。 薆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異體字
English
to cover; to hide; to conceal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薆 ài 〈動〉 隱蔽 [cover] 薆,隱也。——《爾雅》 眾薆然而蔽之。——《楚辭·離騷》 觀眾樹炙薆恕—《史記·司馬相如傳》
詞性變化
◎ 薆 ài 〈形〉 (1) 草木茂密 [(of grass or trees) dense] 南園薆兮果載榮。——三國魏· 曹植《臨觀賦》。 (2) 又如:薆(草木茂盛的樣子)
康熙字典
薆【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烏代切《集韻》於代切,音愛。《玉篇》薆薱,草木盛貌。《張衡·西京賦》鬱蓊薆薱。 又《爾雅·釋言》薆,隱也。《疏》薆障,卽隱蔽也。 又《韻會》晻薆,香氣。《司馬相如·上林賦》晻薆咇茀。 又《韻補》許旣切,音餼。《揚子·太經》瞢瞢之離,中薆薆也。瞢好之惡,著不寐也。 又叶音曷。《謝朓詩》年華稍菴薆。葉下月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