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女·天欲曉 和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薄命女·天欲曉此詞從特定情境落筆,上片交待時間、渲染氛圍、描畫景物,造出一種音律節奏上的迴環跳宕;下片先點明女子的身份,後以人物活動和神情直接點示情緒,寫盡幽怨之意。全詞先構境,後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寫情,層層鋪墊,層層渲染,以景襯情,悱惻感人,以淒清的景象烘托出女子的孤獨幽怨之情。
原文
和凝〔五代〕
天欲曉,宮漏穿花聲繚繞,窗里星光少。
冷露寒侵帳額,殘月光沉樹杪。夢斷錦帷空悄悄,強起愁眉小。
譯文
天就快亮了,宮漏聲聲穿過花叢傳來,繚繞在耳邊。
透過窗格,只能望見幾顆寥落的星辰,寒冷的露光映照着繡帳上的簾額,殘月的光芒從樹梢間漸漸沉下去。女主人公從相思的夢中醒來,寂靜的錦帳里依然空有她獨自一人,她強自起身,依然緊緊皺着愁眉。
創作背景
據北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記載,景德年間,夏竦剛入官授館職。初秋的一個夜晚,宋真宗在後宮大擺宴席,與宮女們飲酒戲樂。酒酣興暢之際,宋真宗忽然命令太監馬上宣召夏竦為此次宴樂填寫一首新詞。皇帝的意思,一方面固然是要為宴樂增添一份雅興,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要試試夏竦的文學才華。夏竦奉旨後,問清了皇帝遊樂的地點等情況,略加思索,便寫下應制詞《喜遷鶯·霞散綺》。此詞的創作背景與夏竦《喜遷鶯·霞散綺》的類似,具體創作緣由與創作時間不詳。
賞析
這首詞從特定情境落筆,上片交待時間、渲染氛圍、描畫景物,下片先點明主人公的身份,後以人物活動和神情直接點示情緒,寫盡幽怨之意。全詞先構境,後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寫情,層層鋪墊,層層渲染,以景襯情,悱惻感人。
詞的上片通過三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三種句式的結合運用來創作一種音律節奏上的迴環跳宕,依次描述了同一時間片段內的同一場景,和五言體「雲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的對句比起來顯得更有流動感和立體感。其中,「天欲曉」一句中的一個「欲」字,既交代了具體的時間是天將亮未亮之時,又製造出一種心理上的效果,使得讀者的審美期待同時向着黑夜與黎明兩個時間點產生張力——在這天光剛剛放亮之時,讀者似乎既能感受到對黎明的期待,又能感受到對夜的留戀,情感也不由得因此變得模糊起來。
下片,詞人首先僅選取一個時光的片段來寫:「宮漏穿花聲繚繞,窗里星光少。」因為周遭之靜,宮漏的滴水之聲似乎成了巨響。那聲音繞過花枝,穿過花叢,繚繞在宮宇榱桷之間,在製造出一種廣大的寂寞之餘,也為這不盡的時間之流畫上了刻度,讓讀者察覺出它的流逝。天光既要放亮,星光自然便要隱去,殘存的幾點星光,透過窗戶,映帶出一片清冷。這裡,詞人以「宮漏」交待女主人公所處的地點,同時也說明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她很可能是宮中的一位嬪妃或侍女。接着便由寫女主人公的所見、所聽寫到了其所感:「冷露寒侵帳額,殘月光沉樹杪。」這兩句使用了和此前引用的「五言體」相似的對仗的句式,但將其變成了六言,在節奏上多了一種變化。其中,前句寫冷霧帶着寒氣侵入室內,爬上了帳額。這冷霧的入侵,既寫出了女主人公寂寞而無處可逃,也寫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最後的「夢斷錦帷空悄悄,強起愁眉小」二句以人物活動和神情直接點示情緒,寫盡幽怨之意。如電影之鏡頭,自遠而近,層層循序攝入諸多相關景物,最後推出特定環境之中的特定人物,諸種景物遂以女主人公的情緒為中心融為一片。其中,前句寫女主人公從夢中醒來,既無關愛,又無溫暖,只有錦帳空搖,漏聲為伴。後句中的「強起」則既可以理解成是不得不起,也可以理解成是強撐着起身,但描摹的終究是女主人公的一種無助、無奈的姿態;「愁眉小」則寫女主人公因憂愁深重,蹙斂眉頭而使眉毛都變小了。
全詞先構境,後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寫情,層層鋪墊,層層渲染,以景襯情,悱惻感人,而到結尾以一「愁」字點明主題,深得頰上添毫、目中點睛之趣,以淒清的景象烘托出女主人公孤獨幽怨之情,從而展現出女主人公滿腹心思、滿含怨愁、孤獨淒清的形象。
簡析
此詞從特定情境落筆,上片交待時間、渲染氛圍、描畫景物,造出一種音律節奏上的迴環跳宕;下片先點明女子的身份,後以人物活動和神情直接點示情緒,寫盡幽怨之意。全詞先構境,後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寫情,層層鋪墊,層層渲染,以景襯情,悱惻感人,以淒清的景象烘托出女子的孤獨幽怨之情。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時文學家、法醫學家。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時穎敏好學,十七歲舉明經,梁貞明二年(916)十九歲登進士第。好文學,長於短歌艷曲。梁貞明二年(916)進士。後唐時官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後晉天福五年 (940)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後漢,封魯國公。後周時,贈侍中。嘗取古今史傳所訟斷獄、辨雪冤枉等事,著為《疑獄集》兩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訂兩卷,合成四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