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蓬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蓬藁

中文學名: 蓬藁

中文別名: Rubus hirsutus Thunb

界 植物界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蓬藁是一種植物,薔薇科,灌木,高1至2米。枝紅褐色或褐色,被柔毛和腺毛,疏生皮刺,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兩面疏生柔毛,邊緣具不整齊尖銳重鋸齒。

信息

種中文名:蓬藁

種拉丁名:Rubus hirsutus Thunb

亞組中文名:多心皮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Rosae folii(Focke)

組中文名:空心莓組

組拉丁名:Sect.ldaeobatus Focke

屬中文名:懸鈎子屬

屬拉丁名:Rubuo L

亞科中文名:薔薇亞科

亞科拉丁名:ROSOideae Pocke

形態特徵

灌木,高1子2米;枝紅褐色或褐色,被柔毛和腺毛,疏生皮刺。小葉3—5枚,卵形或寬卵形,長3一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急尖,頂生小葉頂端常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兩面疏生柔毛,邊緣具不整齊尖銳重鋸齒;葉柄長2—3厘米,頂生小葉柄長約1厘米,稀較長,均具柔毛和腺毛,並疏生皮刺;托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具柔毛。花常單生於側枝頂端,也有腋生;花梗長(2)3—6厘米,具柔毛和腺毛,或有極少小皮刺;苞片小,線形,具柔毛;花大,直徑3—4厘米;花萼外密被柔毛和腺毛;萼片卵狀披針形或三角披針形,頂端長尾尖,外面邊緣被灰白色絨毛,花後反折;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白色,基部具爪;花絲較寬;花柱和子房均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1—2厘米,無毛。花期4月,果期5-6月。[1]

用 途

全株及根人藥,,能消炎解毒、清熱鎮驚、活血及祛風濕。

產地分布

產河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 、福建、台灣、廣東。生山坡路旁陰濕處或灌叢中,海拔 達1500米。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本種近似於刺莓R;taiwanianus Matsum.,惟後者無腺毛;小葉頂端圓鈍,稀急尖,基 部圓形或近心形;花梗長達2厘米;花直徑達2.5厘米。[2]

懸鈎子屬介紹

屬中文名:懸鈎子屬

屬拼音名:xuangouzishu

屬拉丁名:Rubus

中國植物志:37:10

描 述:Rubus L. 懸鈎子屬,薔薇科,約500種,廣布於全球,主產地為北溫帶,我國約150種,南北均有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尤盛,有些種類的果可食,有些供觀賞用,有些可為覆蓋植物。灌木,直立或攀援狀,常有刺;葉為羽狀或指狀複葉,稀單葉而分裂;花兩性,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白色,有時粉紅色;萼5深裂,宿存,常有等數的附萼;花瓣5,下位;雄蕊多數而分離;心皮數至多個,有胚珠1顆,成熟時聚集於花托上而成一漿果狀聚合果[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