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藍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薊(學名:Echium vulgare L.)是紫草科、藍薊屬二年生草本植物。莖高達100厘米,通常多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線狀披針形,兩面有長糙伏毛;花序狹長,花多數,較密集;苞片狹披針形,長4-15毫米;花萼5裂至基部,外面有長硬毛,裂片披針狀線形,長約6毫米,果期增大至10毫米;花冠斜鍾狀,兩側對稱,藍紫色,外面有短伏毛,花葯短,長圓形,柱頭頂生,細小。小堅果卵形。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亞洲西部至歐洲有分布。北京、南京常有栽培供觀賞。生山腳岩石間。

藍薊是優良的草本花卉。適於做花境,其觀賞性好,對豐富園林花卉種類,提高園林綠化水平有一定的意義。藍薊含多種脂肪酸,其中純籽含量較多的有。α-亞麻酸,硬脂酸(SDA),γ-亞麻酸,亞油酸以及十八碳四烯酸等,是保健美容佳品。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莖高達100厘米,有開展的長硬毛和短密伏毛,通常多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2厘米,寬可達1.4厘米,基部漸狹成短柄,兩面有長糙伏毛;莖上部葉較小,披針形,無柄。

花序狹長,花多數,較密集;苞片狹披針形,長4-15毫米;花萼5裂至基部,外面有長硬毛,裂片披針狀線形,長約6毫米,果期增大至10毫米;花冠斜鍾狀,兩側對稱,藍紫色,長約1.2厘米,外面有短伏毛,檐部不等淺裂,上方1個裂片較大;雄蕊5,花絲長1-1.2厘米,花葯短,長圓形,長約0.5毫米;花柱長約1.4厘米,頂端2裂,柱頭頂生,細小。小堅果卵形,長約2.5毫米,表面有疣狀突起,着生面居果的基部。

主要價值

觀賞:藍薊是優良的草本花卉。 適於做花境,其觀賞性好,花期長,較耐寒,對豐富園林花卉種類,提高園林綠化水平有一定的意義。

保健:藍薊含多種脂肪酸,純籽含油率約為27.5%,其中含量較多的有。α-亞麻酸,硬脂酸(SDA),γ-亞麻酸,亞油酸以及十八碳四烯酸等,是保健美容佳品。

藍薊油是SDA含量豐富的天然油脂,SDA屬於Omega3基礎脂肪酸,對皮膚自身的抗過敏調節過程起到重要的作用。試驗證明藍薊油能有效的消除皮膚紅腫現象,對皮膚減少皺紋也有很好的效果,適合應用於曬後養護乳液和抗衰老保養霜。促進細胞再生,作用於炎症可恢復細胞膜的流動性,使得細胞間交換更加通暢,使皮膚保持彈性與緊緻。以藍薊油為基礎的產品特別適合極乾性皮膚與需要再生和平衡的受損皮膚(敏感肌膚)。

GLA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前列腺。它具有調控循環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及皮膚系統等功能,可緩解經前症候群,抑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氣喘和過敏等發炎反應,幫助降低血脂肪、抑制血小板凝集,並幫助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在人體營養不均衡、生病(如糖尿病等)、生活形態不良(如抽煙喝酒等)、承受巨大壓力時,GLA的合成可能變少,需要補充。另外亞麻油酸還可在體內轉化為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HA),其轉換能力較亞麻籽之亞麻油酸為高。

α-亞麻酸能提高胎嬰兒的大腦發育和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信息功能,促進人腦正常發育,增強胎嬰兒視力影響視覺神經,促進胎嬰兒的機能和形體發育,特別是對發育不良的胎兒和早產兒,能促使他們的機能發育達到正常水平,同時對孕產婦的產後體形也有重要影響。

藍薊油除在歐洲獲准使用外,在美國被應用在膳食補充品中。相似脂質成分素材還有琉璃芭油以及黑加侖油。《國外醫藥·藥用植物分冊》記錄藍薊花提取物對動物抗焦慮有一定作用。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亞洲西部至歐洲有分布。北京、南京常有栽培供觀賞。生山腳岩石間。

繁殖方法

組培繁殖材料:藍薊莖段和莖尖。[1]

培養條件:基本培養基為MS。

①誘導芽萌發培養基:MS+6-BA0.5毫克/升(單位下同)+NAA0.1;

②增殖培養基:MS+6.BA1.0+NAA0.1;

③生根培養基:MS+IBA0.5+NAA0.05。

以上培養基中均加入6克/升瓊脂和30克/升蔗糖,pH5.9-6。培養室中溫度為(24±1)℃,光照時間為16小時/天,光照強度約60摩爾/平方米秒。

生長分化:

無菌外植體的獲得:將一年生藍薊幼嫩植株剪成5.0-7.0厘米的莖段,去掉葉片,用清水沖洗1小時,再用蒸餾水沖洗2-3次後轉至無菌室。在超淨工作檯上,將剪好的莖尖和莖段用70%乙醇浸泡30秒,無菌水沖洗3次,再用0.1%氯化汞,浸泡4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沖洗3-5次,將莖段切成2-3厘米長的單芽小莖段,接種於培養基①中,放置於培養室內進行培養。

芽的誘導:外植體接種5-10天後,腋芽開始生長,莖尖開始變綠、伸長,20天後形成至少5個葉片的幼苗,40天後莖段可長出4個腋芽。

芽的增殖:切取組培幼苗為單芽小莖段,轉入藍薊無菌化處理後的幼苗培養基②中進行增殖培養,40天後形成3個新的幼苗,每株4-5個腋芽。以後平均40天繼代1次,增殖係數可達12-25。

生根培養:將長至3-5厘米高的組培苗接種於培養基③中。10天左右,苗基部根原基突起;20天左右,從根原基上長出白色新根,每株生根6-8條,根長3-5厘米,30天後根變黑變粗,生根率達100%。

苗的玻璃化問題及其解決:當培養室溫度超出(24±1)℃範圍時,藍薊組培苗將逐漸玻璃化,葉片由綠變黃,逐漸透明;將其置於(24±1)℃穩定條件下,在20-30天後玻璃化的組培苗基部將重新生長出正常的植株。

栽培技術

煉苗及移栽:當植株長出6-8條主根時進行煉苗。開瓶後在自然光下放置2-3天,這樣有利於提高瓶苗的適應能力。然後用清水清洗乾淨,水溫20-25℃。將分好的苗用0.1%代銨森浸根3-5分鐘,之後將苗進行移栽。每天早晚噴水各1次,培養基質為沙壤土和珍珠岩按2:1比例配置的混合土。栽移成活率可達到9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