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傅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蓓蕾》是中國當代作家傅建國的散文。
作品欣賞
蓓蕾
深秋的一天早晨,我習慣打開微信,朋友圈裡有一位朋友如此感慨道:
人生最大的運氣,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人可以帶你走向更高的平台;其實限制人們發展的,不是智商學歷,是你所處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所謂貴人,就是開拓你的眼界,帶你進入新的世界……
我立馬點讚!
坦率講,朋友圈裡關於人生哲理的貼子看得多了,思緒也比較麻木了。但是,我依然被上面這寥寥數語而觸動。我腦海里忽然閃現出一個人的身影來,她三十來歲的年齡,身材微微發福,劉海髮型下有一張酷似歌星毛阿敏的臉龐。我清楚的記得,當時食堂里幾位女同事,我和老鄉小王都稱呼她們「老師母」,唯有蓓蕾女士,我們可以直呼其名。
將記憶的光碟按一下回車鍵,讓時光回歸至20年前:1994年,我從皖南到溫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位于飛霞南路的東嶼發電廠食堂做勤雜工。東嶼發電廠是國營企業,發電設配必須不分晝夜地運行着,所以食堂的經營宗旨不在於營利多少,而在於為在崗職工就餐提供便捷服務。但在市場經濟體制感召下,工廠為了將現有資源利益最大化,固然將食堂實行內部承包。至於承包後的營業收入怎麼分配?當然不在我的知情權範圍內。我所關心的就是每月250元的工資,老闆能不能及時發放?但我知道廚師老董,職工阿英、阿華、月梅、蓓蕾和金妹他們雖然在承包者周老闆手下工作,但他們的工資和相關福利是按他們的實際工齡,依然享受與發電廠其他職工一樣的待遇。因為她們不是外來務工者,而是工廠正式職工。
在溫州,人與人之間的稱呼,我聽得最多的是「老師」和「老師母」兩個詞。阿英、阿華和月梅三人都是50後,我們叫她們老師母,她們自然是樂呵呵地欣然答應。蓓蕾和金妹兩人都是60後,我與她們年齡相仿。金妹身材小巧,性格樂觀,我們一有事就「小老師母、小老師母」地叫喚,金妹總是嘻嘻哈哈笑個不停。唯有蓓蕾總是一本正經的模樣,上班時間很少見她與其他人開玩笑、說閒話。甚至,別人稱她一聲「老師母」,她卻很不樂意。我曾經就被她數落了一通。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說,不要叫她「老師母」,她不喜歡。沒辦法,我有事就改口直呼其名「蓓蕾」。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認為自己不禮貌,但蓓蕾卻很隨和,我就放心了。不過,蓓蕾雖然看上去為人有點古板,但對待顧客卻十分熱情,對外來民工的我和小王也很關心。比如說,我每月「二百五十元」的工資,蓓蕾就多次跟周大板較真,說這個數字很難聽,再說我的工作量遠遠不應該是這個待遇。周老闆為了自身的形象及口碑,從四月份起只好給我漲了50元。1994年的50元,特別是在當時對於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工來說,我還是能夠派上不少用場的。
前面說了,蓓蕾她們是電廠正式職工,工資待遇自然比我們外來民工優越。比方說,她們不僅每天下午可以輪休,每人每周還可以享有一天休息。每每輪到蓓蕾值晚班的時候,望着她不露一絲言笑的臉,我都比較拘謹。除了工作,我們很少有其他生活方面的交流。然而,快要到年底的時候,有一天,蓓蕾趁四周無人的時候,突然問我明年有什麼打算?我當時孤身一人,處境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對於未來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於是我難為情地搖了搖頭。
蓓蕾仿佛看透了我的心事,她便友善地進一步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要換一份工作?比如說,你是否考慮過將來應該有怎樣發展?」
「發展?」我睜大着迷惑的眼睛,感覺這個詞太過於理想化。
「對呀!你覺得呢?」蓓蕾向我投以關切的目光。
我忽然覺得一向冷靜嚴謹的蓓蕾女士也有溫情的一面,面對她真誠善意的目光,我只好坦言自己的無奈。我說:「作為一名打工者,誰都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問題是我原先在老家只會務農和篾匠手藝,來溫州打工我既不會開車又不會做皮鞋,除了力氣,幾乎身無一技之長,只好……」我把「只好在這裡端盤子洗碗」咽進了肚子。
蓓蕾笑了笑,——我發現,她笑起來的樣子其實還是蠻可愛的,她說:「技術只是一個方面,人品也是一個方面。你在這裡工作快一年了,你為人勤快,肯吃苦,做事細心,又有責任感,大家都看在眼裡,所以……我問你想不想重新換個工作?當然,我不能保證新的工作崗位工資會比這兒高多少,但我相信你一個大男人,至少在新的工作環境裡心情肯定會大不一樣……」
我激動地點點頭。她的一席話,都是在替我分析考慮,說到我心坎里去了。
原來,蓓蕾的丈夫王先生在溫州河通橋鞋料市場一家皮革公司擔任業務經理。該公司需要招一名倉庫員。皮革是「軟黃金」,非常值錢,所以,倉庫員的人選非常重要。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在食堂工作期間的一舉一動,蓓蕾早就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我的「勞動不分貴賤」和「吃虧是福」的工作態度,無意中向她遞交了一份令她滿意的答卷。所以,蓓蕾把我當第一人選向她老公作了推薦。就這樣,1995年新春伊始,當我再次從老家來溫州時,便告別了昔日整天身着藍色工作服端盤子洗碗的食堂,進入了王先生所在的皮革公司,做了一名倉庫兼店員的雙份工作角色。
蓓蕾的老公王先生也是個熱心人,上班第一天,他就以經理的身份,像一名授課老師那樣明確地告訴我說:「你目前的職位只是一個過程,只要你肯學,等你掌握了皮革知識,熟悉採購與銷售之間的流程,並且善於與客戶溝通,將來你也可以做業務。總之,你的能力有多大,收入就會有多少……」
我怦然心動,仿佛一個走夜路的人,一下子遇到了燦爛的燈火。從此,我的打工之路邁入了一個挑戰與希望並存的軌道。
光陰似箭,一晃20多年過去了,我已從而立之年邁入知天命之年,又從知天命之年靠近耳順之年。回眸過去,從皖南到溫州,一年的食堂夥計,六年的倉庫店員打雜,八九年的市場推銷生涯,點點滴滴的積累之後,最終讓我在溫州邁出了獨自創業的堅實腳步……如果說,今天的我能夠在「中國鞋都」皮革行業里擁有巴掌大一小塊立足之地的話,那麼,我應該要感謝曾經為我引路搭橋的蓓蕾女士。是她,在我人生彷徨、迷失方向的困境裡,為我打開了一扇窗,開啟了一道門,指明了一條道,讓我從隨遇而安的思維胡同里走了出來,真正領略到溫州這片熱土地,賦予新溫州人的天空是那麼的藍,道路是那麼的寬,生活是那麼的絢麗多姿!
歲月是條長長的河,沿途有着四季變幻的風景。在我人生不停行走的筆記本里,書寫着許許多多令人感動難忘的名字。蓓蕾,這位樸實善良的溫州女人,自然名列其中…… [1]
作者簡介
傅建國,1963年5月生,安徽青陽人,現居溫州。曾務農,代課,做篾匠。長期從事皮革銷售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