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蒲扇子(孔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蒲扇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蒲扇子》中國當代作家孔勇的散文。

作品欣賞

蒲扇子

天熱了,不由得想起奶奶那把把子磨得油光發亮的蒲扇子——

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樸實的,一把手電筒、一台收音機、一輛笨重的自行車都凝結着那個時代濃濃的記憶,我的記憶深處凝結的卻是一把蒲扇子,一把奶奶曾經用過的蒲扇子。

提起那把蒲扇子,我不記得它在奶奶手裡用了多久,扇子把被磨得閃光,扇子面稀稀落落,曾經多少次,我一邊搖着它,一邊唱着《濟公》歌:「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別看它破,在酷暑難熬的夜晚,它不僅能趕走可惡的蚊蟲,還能帶來陣陣涼風,一直伴着兒時的我安然地進入夢鄉。

那個時代的夏夜,若是沒有月色,整個村莊將是一團漆黑,僅有少數人家亮着幾盞像鬼火一樣昏暗的電燈,主要是電壓不穩,或者是捨不得用大功率的電燈,一般燈泡都是15瓦的,所以四周是漆黑一片,對面三米不見人,所以在天黑之前,人們便早早地搬出自家的涼床或是睡凳,讓孩子們在上面納涼和玩耍一會兒。等到天漆黑的時候,便能聽見「砰砰啪啪」的聲音,這聲音十分富有節奏感和磁性,它是大人們用蒲扇子拍打身體發出來的,每個人拍出的聲響和節拍似乎不一樣,一般僅聽聲音就能分辨出他(她)是四爺還是三嬸。說這聲音有磁性,你只要聽哪家門口聲音響亮、密集,哪家門口聚集的人就多,鄰里關係就好。環顧四周,奶奶家門口蒲扇子發出的聲音一般是最響的,每天晚上都像開茶話會。

我最喜歡一邊沐浴在奶奶蒲扇子扇出的微風中,一邊傾聽着大人們的『茶話會』。喜歡到奶奶門口開『茶話會』的鄰居中,隔壁的余爹爹和余奶奶是最積極的常客,他們每天來的最早,而且還自己帶小板凳,余爺爺說三句話離不開一句『時候』的口頭禪,經常被喜歡耍壞的三爺調侃,老余你說的是時候的時候,還是時候的時候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啊?三爺的調侃會弄得滿場歡笑。我卻早已沉醉在這熱鬧的氛圍中了。

月光朗照的夜晚,是孩子們的天下,我和童伴們在月光的照耀下,便不安分了起來,乘着月色趕緊把白天剩餘的精力揮灑至盡,捉迷藏、逮螢火蟲或是編鬼故事嚇人,什麼刺激玩什麼。記得,最瘋的一次,我居然扯下奶奶床上打着無數補丁的寶貝被單,把它套在頭上,一邊奔跑着,一邊搖着奶奶的蒲扇子,和童伴們玩起來「扮濟公」的遊戲,遊戲結束時,卻發現補丁少了好幾個,只留下一個可以把腦袋套進去的大窟窿。我並沒有因這事受到責罰,後來這條破碎不堪的床單被奶奶剪成若干布條,用來當抹布了。

奶奶家門前的空場地比較大,一分為二,南邊養牛和堆柴火堆,北邊曬稻穀和納涼。爺爺是牛販子,不在家的日子多,偶爾回來一趟,還會順帶一、二頭牛回來。牛是最怕蚊蟲的,但蚊蟲天生喜歡牛,特別是到了晚上,蚊蟲便傾巢而出,叮的牛圍着牛栓團團轉,看得奶奶很是心疼,奶奶便在牛的上風頭點起一堆篝火,然後吩咐我和幾個姑姑去割幾把辣蒿子草覆蓋在篝火上,然後她便開始用她得那把蒲扇子使勁的扇風,頓時會生起一團濃煙,濃煙熏得蚊蟲四散飛逃,有時候我也幫奶奶扇幾把,可不知怎麼地,蚊蟲也喜歡欺軟怕硬,叮不着牛了,卻叮起了我,沒扇幾分鐘,我的腿上、胳臂上、屁股上便被蚊蟲叮的全是包,嚇得我丟下扇子就跳着腳地跑。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們那個村子裡的電壓比較穩定了,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殷實,幾乎家家有了電視機、電風扇等家用電器,村民的夜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彩,很多村民開始吹着電扇,守着電視劇過夏夜了,出來納涼的人便少許多,但奶奶家門口仍是座不虛席,特別是隔壁的余爺爺和余奶奶,每晚還是早早地帶着小板凳來報到,我想這便是奶奶的人緣好的緣故了。

工作後,我再也沒有聽過奶奶搖蒲扇子的聲音了,以後也沒有機會了,若有,也是在夢裡,曾經不知夢裡多少次飛回故鄉,奶奶依然在老房子門前,搖着她得蒲扇子——

去年冬至回老家,我想找到奶奶用過的那把蒲扇子,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只找到一箱子圖書,那是我從小學至高中的教科書,奶奶完整地幫我保存至今。

[1]

作者簡介

孔勇,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