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蒙古基督教蒙古基督教各派的統稱。蒙古總人口約266.2萬(2000年),基督徒約1.8萬,約占總人口0.71%。其中新教有宗派15個,約1.1萬人,獨立宗派有7個,約4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1000人,東正教有宗派1個,人數不多,新興宗派有2個,約3000人。有2種語言的足本《聖經》譯本,1種語言的《新約聖經》譯本。新教教會有:蒙古新教團體、神召會、信義會等。新興教派還有摩門教等。

新教,亦稱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1]。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2]、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稱「更正教」、「抗羅宗」、「耶穌教」。新教目前的人數有近6億左右,主要集中在歐洲北部、美國、中國部分地區以及拉美部分地區。

目錄

簡介

公元7世紀,聶斯托利派教會在此活動。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滅教」以後,作為「景教」的聶斯托利派在中國本土不復存在,在其西、北等邊境地區仍得以流傳。外蒙的克烈(Kerait)、乃蠻(Naiman)、蔑里乞(Merkits)和內蒙的汪古(Ongut)等部落都崇奉景教。元世祖忽必烈(Kublai)亦受景教影響,其母唆魯忽貼尼(Sorhahtani)即別吉太后(Beatrice)是景教教徒。後隨着元朝的滅亡而消失。13世紀天主教東傳,方濟各會等修會將天主教傳入。19世紀初,新教開始傳入。西方傳教士吉爾摩(James Gilmour)被稱為「蒙古使徒」。19—20世紀,天主教聖母聖心會到蒙古傳教。1989年,有4位新教教徒;1992年,與梵蒂岡建交,首批3名聖母聖心會傳教士抵達蒙古。2000年憲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對外來宗教有所限制。2003年8月,教宗約翰-保羅二世任命烏蘭巴托宗座監牧、來自菲律賓的聖母聖心會傳教士黃旭東(Wenceslao Padilla)為首任蒙古主教。有教堂192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