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欽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蔣欽緒(生卒年月不詳,約660---730),名綰,唐代萊州府膠水縣人。他的祖上來自青州博昌縣(今濱州博興縣)。父親蔣元佑曾任徐州彭城縣令,他是平度歷史上第一位進士。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

生平簡介

剛直忠正

唐高宗時,考中進士科,歷任大理寺卿,吏部侍郎,贈禮部尚書。705年,武則天之子唐中宗李顯復位。李顯昏庸無能,皇后韋氏獨攬朝政。景龍三年(709年)冬,唐中宗舉行祭天大禮。國子監祭酒祝欽明為了獻媚武后,竟違背傳統禮儀,主張由皇后「陪祭」。禮部尚書等大臣也都趨炎附勢,隨聲附和。但時任太常博士的蔣欽緒卻據「禮」力爭,寫了《駁祝欽明皇后助祭天地議》等文章,堅持以為不可。其剛直忠正的氣節贏得了朝野的一致贊佩。[1]

愛才薦賢,執法公正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執政前期以「知賢能任」著稱,蔣欽緒被調到掌管考核選拔官吏的吏部,先任吏部員外郎,後升任侍郎。蔣欽緒在吏部以愛才薦賢、處事公平無私而著稱。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蔣欽緒以御史中丞(朝廷中負責監察的副長官)身份赴河南道審核案件,因執法公正受到朝野的一致讚許。晚年時,蔣欽緒出任中原富庶地區的汴州(今河南開封)和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都留下了很好的政績。

晚年隱居在今廣西興安縣高尚鎮江東村大龍山梓潼觀,葬高尚鎮小水。

子女

蔣欽緒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蔣演蔣溶蔣沇蔣清,都是當時有才幹的官員,在唐朝天寶年間很有名望。其中,三兒子蔣沇最出名。

據《新唐書·蔣欽緒傳》記載,蔣沇「少有名,以孝廉授洛陽尉,遷監察御史,與兄演、溶、弟清俱為才吏,有名天寶間」。蔣沇以「孝廉」出仕洛陽縣尉,「處事平允、剖斷精當」,被公認為「郡僚」的楷模,許多著名的地方大員都愛委派他去審理重大疑難案件。郭泮溪在《自古平度出忠臣唐代蔣氏留美名》一文中,記載了一件蔣沇受同僚敬重之事,頗為有趣。「安史之亂」後的唐肅宗乾元初年(758年),蔣沇在危局中受命出任京城長安周圍四個縣的縣令。當時的長安一帶飽受「安史之亂」兵禍,百姓們窮苦不堪,還要承受支援平叛戰爭的重負。蔣沇盡力安撫百姓,勸說他們報效朝廷,並且在力所能及的權力範圍內減輕百姓負擔,為支援平叛做出了很大貢獻。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率領平叛大軍經過蔣沇管的縣境時,總是告誡部下:「蔣沇是清正愛民的縣令,他對大軍士馬的供應只能是簡約的,我們能得到蔬食飽飯,就應當滿足,絕對不准生事干擾他的清名!」由此可見,蔣沇享有多高的盛名!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