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昌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蔣昌俊
東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出生 1962年
安徽省安慶市
國籍 中國
母校 山東科技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發表論文180篇,SCI和EI收錄80餘次

蔣昌俊,男,1962年生,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安徽安慶人,中共黨員。同濟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

現任同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正局級)[2]

人物履歷

1986年山東科技大學(原山東礦業學院)計算數學專業本科畢業

1991年獲山東科技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

1995年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控制理論與工程博士

1997年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完成博士後工作

1986年至1998年於山東科技大學工作

1992年和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和教授

1998年任山東科技大學校長助理

1997年聘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7年-1998年期間在香港城市大學任客座研究員

1999年任同濟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同濟大學計算機系系主任、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同濟大學校長助理

2008年12月至2015年03月任同濟大學副校長

2015年03月-,東華大學校長、黨委常委。

2019年6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正局級)。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參選院士

蔣昌俊校長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3]

任免信息

2015年03月16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占元在東華大學宣布了中共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蔣昌俊擔任東華大學校長。

學術職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雲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Petri網專委主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上海分會副主席等。擔任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電子學報、Computer & Communications等國內外期刊編委或客座編輯。

科研情況

長期從事並發理論、形式化方法與大規模信息服務的工程應用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重點、面上)、973計劃、863計劃和國際重點合作項目等50餘項,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已獲授權2項),獲軟件著作權2項。

在《中國科學》、《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國內外重要刊物和會議文集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3部,分別由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基金資助)出版;

研究成果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位),201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1位)等,DEDS何潘清漪獎(1997年,每兩年一次、每次獎勵1-2位優秀論文作者)、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IJDST)2010年度最佳論文和ACM MobiHoc2014唯一最佳論文獎(國內學者首次獲得);

2010年以"基於虛擬超市技術的大規模網絡資源管理及其應用"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0年起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信息服務的模型與機理研究"首席科學家,主持項目的研究進行;


2013年以"城市交通智能路網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先後獲得全國首屆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999年)、高校青年教師獎(2001年);

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負責人(2007年)、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2001年)、上海市領軍人才計劃(2009年)、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2004年)、上海市曙光計劃(2000年)及其跟蹤計劃(2008年)等;

2016年主持的"互聯網支付體系風險防控的行為分析技術及應用"項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7年蔣昌俊領銜的"網絡交易支付系統風險防控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以行為證書與認證機制為創新核心,構建了網絡交易支付系統風險防控技術體系和平台,交易資損率由十萬分之3.4降低到十萬分之0.97,技術水平居於該領域國際領先,顯著提升了中國在互聯網產業的國際地位,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

視頻

專訪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上海可以沒有 BAT,但應要有新金融高地 2018年09月13日發布

蔣昌俊:一體兩翼加個引擎,上海人工智能的發展需「因地制宜」2019年05月27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