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葛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葛賓(英語:Gerald Archer Goodban,1911年3月13日-1989年3月21日),英國教育家、香港拔萃男書院第五任校長(1938年-1941年、1946年-1955年),天主教徒。

古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1]。拜占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2]的概括。

簡介

葛賓生於英國倫敦,中學肄業敦必治書院(英語:Tonbridge School)(Tonbridge School),後就讀於牛津大學林肯學院(Lincoln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修讀經典課程(Greats)。1933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擔任學生基督教運動(英語: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秘書。

1938年11月23日,接任拔萃男書院校長職務。處理校務之外,又先後開設英國語文、英國文學、歷史、聖經、體育、音樂諸科,風評甚佳。1940年,參與校際音樂及戲劇協會之組織和成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加入香港義勇軍(HKVDC)。同年12月,香港淪陷,入囚深水埗集中營,被迫挖掘地窖。1945年,香港重光,出獄,返英休養。由校友張奧偉及副校長孟克士(B.J. Monks)先後代理校長之職。1946年11月19日,返港重掌拔萃男書院校政。1951年,倡議恢復校際音樂協會,籌辦首屆校際音樂節。1953年,上提辭呈,至1955年4月去職離港。1956年,拔萃男書院成立葛賓社(淺藍社),以資銘念。

返英後,先後任教於渣打豪士書院(Charterhouse School)、肋比書院及馬保羅書院(英語:Marlborough College)(Marlborough College)。1959年4月,接任林肯郡葛量洪市英皇書院(King's School)校長,至1972年退休。在任期間,曾仿效香港模式,創設葛量洪校際音樂及戲劇協會,並擔任主席。退休後,曾任葛量洪市扶輪社社長。1989年3月21日去世,享壽78歲。

葛賓與湯瑪斯·雷金納德·巴汀 (Thomas Reginald Batten)合著有《世界史上之中國》(China in World History)。

視頻

葛賓 相關視頻

談宗教的起源
人類發展史上宗教與科學的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