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木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文名稱:落葉木蓮
拉丁學名:Magnoliaceae glanca Blume
別稱:灰木蓮
界:植物界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目:木蘭亞綱、木蘭目
科屬:木蘭科、木蓮屬
落葉木蓮(Magnoliaceae glanca Blume)是木蘭科中的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植物。其為木蘭科的木蓮屬與木蘭屬之間找到了一種相互銜接的鏈環,
對研究木蘭科的系統演化、探討被子植物的起源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簡介
不耐乾旱,能耐短期—2℃的低溫。海拔800m以下丘陵平原,
土層深厚、疏鬆、濕潤的赤紅壤和紅壤,幼齡期稍耐蔭,中齡後偏陽,
深根性根種。我國廣東、海南和廣西1960~1963年引種的灰木蓮試驗林普遍生長良好,
24年生平均樹高24.0~27.5m,平均胸徑25.1~34.2cm,其生長表現達到或超過原產地,
干形通直,具早期速生特性,高徑生長可持續30年以上。
在原產地越南熱帶雨林區,灰木蓮為上層林樹種,
伴生樹種常見有坡壘、青皮、羯布羅香、擬肉豆蔻、交趾緬茄、巴里黃檀、蒲葵以及多種木質藤本和附生植物。
在同等立地條件下所進行的灰木蓮與木蘭科樹種對比試驗結果表明,
灰木蓮比火力楠、觀光木、木蓮、海南木蓮生長快,與山白蘭、香梓楠不相上下。
形態特徵
花期長。灰木蓮樹高30多米,胸徑50~70cm 樹幹通直,圓滿。樹形整齊美觀,
樹冠廣卵形,枝葉茂盛,2~3月開花,9~10月種子成熟,果實由淺綠色變為黃綠色,
稍微裂,即可採種,出種率23%,種子千粒重40~50g,發芽率70%~80%。
生長分布
灰木蓮幼齡時稍耐蔭,中齡後偏蔭,喜溫暖濕潤環境,
在土壤乾旱、瘠薄立地生長較差,忌積水地。適生於年平均氣溫在18℃以上,
年積溫6 000℃~8 000℃,絕對低溫-2℃,年降雨量1 200~2 700mm 的地方。
灰木蓮具有早期速生的特性,10年生以前高生長較快,
年平均樹高生長量達1.0~1.5m;且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更新採伐每一伐樁可長萌條3~5 條不等。
灰木蓮育苗主要為種子繁殖,因其種子不易保存,所以,
最好能隨采隨播。播種前,將處理好的種子用0.2%~0.5% 的高錳酸鉀或多菌靈溶液浸種半小時,
撈出瀝乾後播於沙床內進行催芽。待種子發芽,幼苗長出沙面,子葉完全展開且轉綠時,
將芽苗移植到裝配好營養基質的育苗袋內,按照常規容器苗培育措施進行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苗木高度達到25cm以上,可出圃造林。灰木蓮具有移植容易成活且移栽恢復快的優點,
是非常適於移植的優良樹種。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於2004 年對胸徑8cm 左右的灰木蓮大苗進行截干移植試驗,
移植株數200 株,移植成活率達到95%,移植兩年,
已枝繁葉茂,曾被截除的樹冠已基本得到恢復。
灰木蓮原產越南及印度尼西亞,適生於南亞熱帶。
價值
園林用途
綠化、美化、淨化:灰木蓮四季常綠,枝繁葉茂,生長快,適應性較強;
干形通直,樹形優美,花多且花期長,花大而潔白,並能散發清香,是優良的觀賞綠化樹種;
此外,灰木蓮還具有較強的殺菌保健能力。因此,
適於在城鎮市區街道、公園、庭院、路旁、草坪等地種植,在城市主幹道作行道樹效果甚佳。
木材用途
灰木蓮木材紋理細緻,易加工,切面光滑美麗,容易乾燥,可供建築、家具和膠合板等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