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陀波侖尊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薩陀波侖尊者佛教人物,五百羅漢第七十一尊。
龐眉寂默坐空禪,萬年一念無緣促。
手珠猶作奢摩他,寄跡普賢修萬行。
梵天來獻瑜伽具,問人親見也尊來。
撥開眉目示梵王,諸天皆得法眼淨。
——宋 黃庭堅《羅漢贊》
五百羅漢第柒拾壹尊
薩陀波侖尊者,即薩陀波倫菩薩,又作普慈菩薩、常悲菩薩、常啼菩薩,乃《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七所說之菩薩。[1]
此菩薩得稱為常啼者,有幾種說法:或謂菩薩因見惡世之人身受貧苦老病苦惱而悲哀哭泣;或以菩薩生於無佛之世,然為利益眾生,追求佛道,於空閒林中憂愁哭七日七夜,天龍鬼神遂號之為常啼;或以幼時喜啼而得名。
尊者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羅蜜之行。據《道行般若經》卷九《薩陀波倫菩薩品》載,尊者於夢中聞東方有般若波羅蜜之大法,為求法乃向東行,途經魔所樂國,為供養其師乃賣身,遂過二萬里到達犍陀越國,見曇無竭菩薩而得其法。
其中,犍陀越指北印度健馱羅,又《大毗婆沙論》編纂以前,般若流行於健馱羅地方,以此推之,尊者可能於當時從遙遠之印度西方來健馱羅求般若波羅蜜之法。
據《大智度論》卷九十六載,尊者拯救眾生脫離苦海,積難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羅蜜,而被列為般若守護十六善神之一。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安然靜坐,面如滿月,雙目如炬,神情誠摯專注,面容慈和,開朗含笑。[2]
尊者精誠修法,其哭聲具有非凡力量,能驅除鬼怪,使眾生病痛全消,喜笑顏開。
詩 偈
心智計謀奪天工,難免機盡逢途窮。
而今正是奮發日,逆水行舟莫放鬆。
偈解
即使心智聰穎,計謀過人,也難免會有計窮才盡、遭逢末路的時候。人生好比逆水行舟,如今正是奮發努力之時,否則不進則退,再難有成。
此偈教導我們,人生處於逆境時,更應以勤奮為本,腳踏實地向前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