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薩迪(Sadi,1209~1291) 13世紀阿拉伯著名穆斯林詩人、蘇菲主義學者。一譯「薩阿迪」。全名穆什萊菲丁·穆斯賴哈·薩迪Sa』di,MoshlefoddinMosaleh。  

生平簡介

1208年生于波斯西南部法爾斯(今伊朗一省)的設拉子城一下層傳教士家庭。他出生時正當亂世,花剌子模人入侵伊朗,推翻了塞爾柱王朝(公元1037—1194 年)。之後蒙古人於1219 年和1256 年兩次入侵,在伊朗建立了旭烈兀王朝(伊爾汗國)。
薩迪幼年喪父,飽嘗生活的艱辛,他在故鄉完成初級學業後,由人資助到巴格達著名的「內扎米耶」學院深造,刻苦鑽研文學和伊斯蘭教神學。同時開始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創作抒情詩。後因不堪忍受學校的束縛而輟學,學業沒有完成就開始雲遊天下,他的足跡觸及非洲和亞洲的很多地區,如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亞、敘利亞、印度、阿富汗及我國新疆重鎮喀什。其足跡觸及非洲和亞洲的很多地區,如埃及、埃塞俄比亞、摩洛哥、、敘利亞、阿富汗、印度及我國新疆重鎮喀什。
當時地方王朝之間混戰 社會動盪不安,正值蒙古人入侵,故薩迪的前半生幾乎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此間,他以伊斯蘭教達爾維什(遊方者)的身份,沿途布道講學,足跡遍及敘利亞、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印度、阿富汗斯坦和中國新疆的喀什噶爾等地,,被十字軍俘虜服過苦役,還多次朝覲麥加天房。近30年雲遊四方的經歷,使他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廣泛接觸了社會各階層人物,親身體驗了窮苦大眾的悲慘生活,積累掌握了許多民族文學的精華,為後半生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他對他世界觀的形成和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薩迪於1257 年回歸家鄉後,蟄居故鄉,潛心寫作。 [1]

作品簡介

薩迪最有名的作品是《果園》和《薔薇園》,並且創作了大量詩歌、短詩、頌詩、魯拜詩和抒情詩等,其中以抒情詩的成就最高。

《果園》是敘事詩集,共8章,由200個故事組成,是他結束漫遊返回故鄉後的第一部作品,寫成於1257年,最初以《薩迪集》問世。所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大至治國安邦的方針策略、道德修養的準則規範,小到待人接物的禮節及生活起居經驗,還涉及到天文、鬼神、哲學、歷史、倫理、醫學、兵法等方面的問題,應有盡有。全書160個故事所描寫的多是帝王、聖哲、教徒、雲遊者的生活,既有歷史人物故事,又有詩人漫遊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在對這些事件的評判中,詩人表現了自己的理想、願望和愛憎情感,充滿對善良、純潔、赤誠、正義、光明與真理的禮讚,堪稱是薩迪的理想國。
《薔薇園》用無韻散文、韻文並間有短詩寫成,題材和《果園》相仿。包括記帝王言行、記僧侶言行、論知足常樂、論寡言、論青春與愛情、論老年昏愚、論教育的功效、論交往之道,共8卷。全書運用娓娓動聽的敘述與以事喻理的教諭,引人入勝、趣味盎然,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有詩有文,詩文相間,共分為8篇227個小節,堪稱一部佳作。《薔薇園》也被譯成幾十種外國文字。
《果園》和《薔薇園》作品中語言明白曉暢、清新自然、質樸流暢,大量引用格言、警句、民間的諺語等,許多名言至今仍交口傳頌。書中的散文尾韻自然,對仗工整。書中的詩用詞平易,句式簡練。數百年來始終是波斯文學的典範。這兩部作品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自己流浪生活的總結和思考,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

薩迪作品保存下來的抒情詩約600多首。作品通過對花鳥、山水、美女、靜夜的描寫,寄託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人生的嚮往。他的詩結構嚴密,語言凝鍊、流暢,韻律抑揚有致,每首詩就是一支歌,朗朗上口,寓意深長,形式優美動人,是波斯文學史上的一枝奇葩。

薩迪的作品風格幾百年來一直是波斯文學的典範。他被譽為「波斯古典文壇最偉大的人物」,其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譯成幾十種外國文字,受到讀者的盛讚。薩迪在波斯文學史上占有高地位,他是公認的支撐波斯文學大廈的四根柱石之一。[2]

名言欣賞

  • 誰沒有耐心,誰就沒有智慧。
  • 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
  • 你雖在困苦中也不要惴惴不安,往往總是從暗處流出生命之泉。
  • 事業常成于堅忍,毀於急躁。
  • 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
  • 你在兩個仇人之間說話要有分寸,以免他們和好後你將無地自容。
  •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
  •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 富人如果把金錢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對這點恩惠太看重;因為聖人曾經這樣教誨:勤勞遠比黃金可貴[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