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如拉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薩如拉街道,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地處九原區西南部,東與高新區為鄰,南與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隔黃河相望,西與哈林格爾鎮接壤,北與麻池鎮毗連。轄區總面積38.7平方千米,2011年,轄區總人口4704人。[1]

1960年,屬包頭市畜牧局。1968年,復歸郊區。2007年5月,薩如拉街道成立。

2020年6月,薩如拉街道下轄4個社區。

2011年,薩如拉街道財政總收入9300萬元,比上年長16.25%。

中文名:薩如拉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

地理位置:九原區西南部

面 積:38.7 km²

下轄地區:4個社區

政府駐地:第一社區居民委員會西50米處

電話區號:0472

郵政區碼:014013

車牌代碼:蒙B

人 口:4704人(2011年)

歷史沿革

1957年12月7日,成立的包頭市地方國營黃河乳牛場,屬包頭市郊區。

1958年,改屬包頭市農林水利局。

1959年4月1日,原郊區麻池紅峰公社高峰大隊(現召灣一帶)劃歸黃河乳牛場。

1960年,屬包頭市畜牧局。

1968年,復歸郊區。

1975年,劃歸包頭市農林局,後改為包頭市農牧場管理局、農工商聯合公司。

1992年10月12日,黃河乳牛場與包頭市乳品廠聯合組建包頭市奶業公司,主管部門為包頭市農牧場管理處。

2003年8月16日,包頭市奶業公司劃歸九原區。

2007年5月,薩如拉街道成立。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薩如拉街道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個居民委員,下設8個居民小組。

2020年6月,薩如拉街道下轄4個社區:薩如拉第一社區、薩如拉第二社區、薩如拉第三社區、薩如拉第四社區,街道辦事處駐第一社區居民委員會西50米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薩如拉街道地處九原區西南部,東與高新區為鄰,南與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隔黃河相望,西與哈林格爾鎮接壤,北與麻池鎮毗連。轄區總面積3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薩如拉街道地形可分為平原、丘陵兩種類型,93%為平原,7%為丘陵。丘陵主要分布在西部地段,相對高度10~30米。

水文

薩如拉街道境內主要河流黃河流經轄區6000米。

人口民族

2010年,薩如拉街道轄區總人口4565人。

2011年末,薩如拉街道轄區總人口470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22人,城鎮化率87.6%。另有流動人口582人。總人口中,男性2462人,占52.3%;女性2242人,占47.7%;14歲以下623人,占13.24%;15—64歲3665人,占77.92%人;65歲以上416人,占8.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43人,占98.7%;有蒙古、回、滿族3個少數民族,共61人,占1.3%,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2.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薩如拉街道財政總收入9300萬元,比上年長16.25%。

農業

2011年,薩如拉街道有耕地面積5.5萬畝;林地面積0.7萬畝。農業總產值3800萬元,比上年增長4.4%。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生產糧食1.22萬噸,小麥71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溫室蔬菜種植面積85畝,產量255噸,明地蔬菜主要品種有大白菜,產量78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100頭,年末存欄2300頭;羊年末存欄1.07萬隻;牛年末存欄7650頭;家禽飼養量3.5萬羽,生產肉類285噸,其中豬肉170噸,牛肉78噸,羊肉37噸;禽蛋185噸,鮮奶1.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407.5萬元,累計造林0.7萬畝,其中防護林4700畝,經濟林2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15株,林木覆蓋率12.9%,水果種植面積230畝,產量358.8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杏等。漁業以農家樂為主,灘涂2平方千米,淡水水面面積4.27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20公頃,產量150噸;漁業總產值720萬元。

工業

2011年,薩如拉街道工業總產值700萬元,比上年增長7.7%;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薩如拉街道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25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1所,在校生240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薩如拉街道有社區衛生院1個。專業衛生人員11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土7人。

社會保障

2011年,薩如拉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戶,人數21人,支出6.84萬元,比上年增長1.03%,月人均271元,比上年增長12.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戶,人數76人,支出23.16萬元,比上年增長1%,月人均254元,比上年增長13.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456萬元,比上年增長26.7%;農村醫療救助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人次,共支出2.2萬元,比上年增長66.7%;農村臨時救濟50人次,支出10.9萬元,比上年增長4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質對象6人,費用支出共計3.08萬元,比上年增長30.5%。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有1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10人,比上年末減少7人,參保離退休人員751人,比上年末減少10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19人,比上年末增加14人。參加失業保險251人,比上年末減少5人。參加工傷保險291人,比上年末增加68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1人,比上年增長1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人,比上年增長1人。參加生育保險619人,比上年末增加14人,全年共有3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長1人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