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菱角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菱角鄉地處曲靖市霑益區西北部,與宣威、尋甸、會澤三縣接壤。全鄉常住人口49322人(2017年),有漢、回、苗、彝等六個民族。全鄉轄13個村委會,118個村民小組,193個自然村。轄區面積496.99平方千米。全鄉海拔平均2040米,年平均氣溫13.8℃,是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1]

中文名稱: 菱角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

電話區號: 0874

郵政區碼: 655337

地理位置: 霑益區西北部

面 積: 496.99平方千米

人 口: 49322人(2017年)

火車站: 曲靖站,曲靖北站

車牌代碼: 雲D

基本介紹

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菱角鄉,「十一五」期間,菱角鄉黨委、政府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圍繞全鄉「11612」經濟發展思路,認真按照鄉二屆四次人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貫徹落實「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組一色」的方針,進一步抓好糧、煙、畜農業傳統支柱產業,萬壽菊、啤酒大麥、水果、水產等農業主導產業,魔芋、蔬菜、中藥材等後續產業的建設,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00五年末,全鄉實現了農村經濟總收入18902萬元,人均經濟總收入4166元,人均經濟純收入2346元。糧食播種面積9.68萬畝(複種指數為278%),總產2.26萬噸,人均產糧512千克,人均有糧475千克。經濟作物種植5.27萬畝,其中,烤煙種植3.5萬畝,總產0.34萬噸,產值4043萬元;萬壽菊種植17000畝,總產量10388噸,產值623.3萬元,魔芋種植450畝,總產213噸。

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建設重點項目有157件,共投資958.9萬元,投勞50.4萬個,完成工程量42.84萬方,解決800人、1200頭牲畜的飲水問題,改善灌溉面積8300畝。公路總長215千米。其中,高等級公路0千米,國道0千米,省道23千米,縣、鄉公路32千米,鄉村公路160千米;擁有大型汽車84輛,小型汽車190輛;程控電話535部,新增10部,移動電話2300部,新增450部。村鎮建設及自來水使用等情況。全鄉有菱角、赤章、擺河、卡郎4處集貿市場,其中菱角、擺河、卡郎3處已建成水泥路面,4處通了水、電,每周趕集2次,運轉正常;有10個村委會,70個村通了自來水。

農戶新建房71戶,共6467平方米,投資107萬元;住房總面積766565平方米,人均17.1平方米;農村電網共改造9743戶。有彩色電視機5810台,電冰箱235台,洗衣機760台,照相機265台,摩托1380輛。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電、路、有線電視、電話四通。全村尚未通自來水。有60戶通電,有4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8.33%和98.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34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32戶(分別占總數的56.67%和53.3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摩托車4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7畝,有效灌溉率為20.77%。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文景觀

菱角鄉地廣物博,歷史文化悠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鄉鎮,這裡居住着漢、回、苗、彝等民族,造就了多元化的民族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這裡建有卡郎觀音寺、舊屋魯玉林寺及具有回族民族特色的卡郎清真寺、舊屋魯清真寺,還有曲靖市最大的天然湖---長塘子、碧波蕩漾的漁洞水庫、風景秀麗的七彩峽谷,這裡還養育了響譽全國的音樂大師,曾任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的桂濤聲。

農村經濟

2007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0851萬元,比上年增7.05%;農村經濟總收入22857萬元,比上年增13.2%;人均經濟總收入4964元,比上年增12.4%;人均經濟純收入2853元,比上年增8.2%;財政收入970萬元,比上年增3.74%,支出1672.48萬元,比上年增22.79%;銀行存款5137萬元,比上年增34.26%,貸款4200萬元,比上年增22.45%。

糧食播種面積16.71萬畝(複種指數為290%)。總產2.37萬噸,比上年增0.85%。人均產糧530千克,人均有糧514千克。經濟作物種植5.03萬畝。其中,烤煙種植3.3萬畝,總產0.39萬噸,產值4186.3萬元;萬壽菊種植16000畝,總產量20726噸,產值1176萬元;魔芋種植400畝,總產118噸;中藥材種植900畝,總產量360噸,蠶桑種植700畝,產蠶繭2.8噸,2007年新種植2300畝。鄉鎮企業共231個。其中,集體企業0個,個體私營企業231個,從業人員820人,總收入7693萬元,總產值4722萬元,實現利潤380萬元,稅金74萬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