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菱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菱科(學名:Trapaceae)是桃金娘目下一個科,只有菱屬 Trapa 1屬。 一年生浮水草本。葉二形,葉柄近頂部膨大成海綿狀氣囊。果實為角質堅果。一屬,約30種;我國有15種和11變種,產於全國各地,以長江流域亞熱帶地區分布與栽培最多。

形態特徵

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細長,黑色,呈鐵絲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photosynthetic roots)由托葉邊緣演生而來,生於沉水葉葉痕兩側,對生或輪生狀,呈羽狀絲裂,淡綠褐色,不脫落,是具有同化和吸收作用的不定根。莖常細長柔軟,分枝,出水後節間縮短。葉二型:沉水葉互生,僅見於幼苗或幼株上,葉片小,寬圓形,邊緣有鋸齒,葉柄半圓柱狀、肉質、早落;浮水葉互生或輪生狀,先後發出多數綠葉集聚於莖的頂部,呈旋疊蓮座狀鑲嵌排列,形成菱盤,葉片菱狀圓形,邊緣中上部具凹圓形或不整齊的缺刻狀鋸齒,邊緣中下部寬楔形或半圓形,全緣;葉柄上部膨大成海綿質氣囊;托葉2枚,生沉水葉或浮水葉的葉腋,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膜質,早落,着生在水下的常演生出羽狀絲裂的同化根。花小,兩性,單生於葉腋,由下向上順序發生,水面開花,具短柄;花萼宿存或早落,與子房基部合生,裂片4,排成2輪,其中1片、2片、3片或4片膨大形成刺角,或部分或全部退化;花瓣4,排成1輪,在芽內呈覆瓦狀排列,白色或帶淡紫色,着生在上部花盤的邊緣;花盤常呈雞冠狀分裂或全緣;雄蕊4,排成2輪,與花瓣交互對生;花絲纖細,花葯背着,呈丁字形着生,內向;雌蕊,基部膨大為子房,花柱細,柱頭頭狀,子房半下位或稍呈周位,2室,每室胚珠1顆,生於室內之上部,下垂,僅1胚珠發育。果實為堅果狀,革質或木質,在水中成熟,有刺狀角1個、2個、3個或4個,稀無角,不開裂,果的頂端具1果喙;胚芽、胚根和胚莖三者共形成一個錐狀體,藏於果頸和果喙內的空腔中,胚根向上,位於胚芽之一側而較胚芽為小,萌發時由果喙伸出果外,果實表面有時由花萼、花瓣、雄蕊退化殘存而成各形結節物和形成刺角。種子1顆,子葉2片,通常1大1小,其間有一細小子葉柄相連接,較大一片萌發後仍保留在果實內,另一片極小,鱗片狀,位於胚芽和胚根之間,隨胚莖伸長而伸出果外,有時亦有2片子葉等大的,萌發後,均留在果內;胚乳不存在。開花在水面之上,果實成熟後掉落水底;子葉肥大,充滿果腔,內富含澱粉。

分布

本科僅有1屬,約30種和變種。分布於歐亞及非洲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北美和澳大利亞有引種栽培。我國有15種和11變種,產於全國各地,以長江流域亞熱帶地區分布與栽培最多。

相關物種

關於菱科的分類歸屬,歷史上各學者曾有不同的看法。1828年比利時分類學家Dumortier在Anal. Fan.學報上曾正式採用Trapaceae科名。1879年由英國植物學家Hook f.在《英屬印度植物志》(Flora of British India)中曾歸在柳葉萊科(Onagraceae)中。1898年由Engler和Prantl主編的《植物自然分類志》(Die Naturliche Pflanzenfamilien)曾採用Hydrocaryaceae科名。1921年在 《印度支那植物志》(Flora Genealed'Indochina)中又改為Oenotheraceae科名。但由於菱屬Trapa L.植物子房2室,每室1胚珠,果為堅果狀之差異,所以不少學者主張把它獨立出來而自成一科,如1951年後有美國康奈爾大學Lawrence, 1969年英國J. Hutchinson在《有花植物志屬》(Genera of Flowering Plants),前蘇聯A. Takhtajan(1980),美國A. Cronquist(1981)等及我國多數學者都沿用Trapaceae科名至今。 菱科、桃金娘科、千屈菜科和柳葉菜科均屬於桃金娘目。菱科植物花單生於葉腋,兩性,整齊,四基數,子房半下位且稍呈周位,在第三紀上新世北半球地層中曾發現過化石。而千屈菜科Lythraceae花既有單生,也有構成聚傘或圓錐花序,兩性整齊或不整齊,一般為4、6或8基數,子房明顯周位,化石見於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故Miki認為菱科植物最早是由桃金娘科Myrtacee和千屈菜科逐步演化過來的。從這三個科的特徵來看,三者的共同點是:異被花、離瓣、雄蕊多數、萼管狀及心皮也完全合成一花柱。應該說,它們是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的。但從地史年代、習性、形態特徵,菱科植物應較千屈菜科為進化。而柳葉菜科花四基數、子房下位、胚珠多數、陸生等特徵不同於菱科,而在某些方面又較菱科為進化。 [1]

下級分類

僅有菱屬1屬30種,分布於歐洲中部、東南部,亞、非兩洲的溫帶和熱帶。中國常見的有自生的野菱(果小,具4個刺狀角)及栽培的三角菱(果兩角水平展開),烏菱(果兩角水平展開,尖端向下彎曲),南湖菱(果無刺狀角)等。

用途

菱肉(子葉)富於澱粉,供生食或熟食,製成菱粉,作營養品服食,可健力益氣。花、菱殼以及莖、葉亦供藥用。

本科和柳葉菜科有密切關係,過去曾歸入柳葉菜科。

本科的化石見於北美、阿拉斯加及西伯利亞的晚白堊世至第三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