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作品名稱: 《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樂府紀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此,《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後期(公元850年—公元859年),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溫庭筠的《菩薩蠻》沒有全部流傳下來,現在能見到的有《花間集》收錄的十四首,這是其中第十一首。[1]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南園地上堆滿飄落的柳絮,忽然聽得一陣清明時節的急雨驟然而來。急雨過後夕陽斜掛天邊,飄落泥中的杏花仍帶着芳香。

被雨驚醒的女子容顏顯出幾分勻和秀美,起身將那枕後的屏山輕掩,窗外已是日暮蒼茫的黃昏時分,無聊地靠在門楣上望着那黃昏風景。

賞析

劉熙載在《藝概》中稱溫庭筠詞「精妙絕倫,然類不出乎綺怨。」這首《菩薩蠻》寫的就是一個獨處閨中的女子春晝睡起後的生活情態。上闋純寫時節景物,勾畫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下闋描寫在這種環境薰染下女主人公的百無聊賴的心情。

上闋純寫時節景物。

作者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而於其略露人情。「愁聞一霎清明雨」一句是上闋的關鍵,說「聞」即有人在,而且是「愁聞」,更透露出人情。前後三句的景物,都是「愁聞」的人感受到的。從下闋首句看,其人聞雨是在床榻上,並是被雨驚醒的,聞雨而愁,是下意識的惜春之情的流露。首句先從景物表明時節。柳絮飛於春暮時。「輕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落積之厚,在楊柳樹多的地方即有這種景象。次句明言節候。「一霎」的雨是陣雨,下面兩句即是陣雨後的景象。

「雨後」二句寫暮春陣雨後的光景:雨餘氣清,斜陽照射,落花猶香,一切作用於人的各種感官,總的給人以淒艷的感覺。「卻」字為倒轉之意,雨與陽光乃是相反的氣象,而「雨後」即出現「斜陽」,故用一「卻」字表示感覺的特異,亦有助於對整個境象的新鮮之感。雨停下來了,天空中出現斜陽,只見那零落的杏花,依舊散着芳香。但落花之香給予人的並不是美的享受,而是心靈上的刺激,只能加重傷春情緒。

下闋描寫主人公的情態,在這種環境薰染下的百無聊賴的心情。

「無言」二句為午睡初起的表情。「無言」二字可見主人公冷寂的心情,也可看出她是獨處香閨的。「勻睡臉」則是由冷寂心情產生的懶散容態,只是略勻面脂而未着意梳妝。

「枕上」句是對睡處的回顧,只淡淡地把屏、枕物象略提一下,暗露主人公從起身後離開屏枕時感到的空虛心情,也是產生「無言」句那種表情的環境氣氛,因為在這樣的處境中,人自然地要懶洋洋的了。「屏山」是床畔的掩蔽物,即屏風。這裡只提「枕上屏山掩」,因起身後枕上空虛,最是關情。

末二句以主人公之黃昏無聊,覺光景人情,一片黯然。「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朱淑真《生查子》),黃昏時候人世間有多少浪漫故事發生。她也是人,也有愛情婚姻的要求,她的那顆心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便無聊地起身依門張望。至於是望誰,能否達到目的,詞中沒有說,留下了懸念。此詞上闋所布設的時節景物,如堆絮、落花、愁雨、斜陽,與下闋描寫人的活動如無言勻臉、無聊倚門,情境同此索寞,互為表里,可見匠心。

李白著名詩篇《玉階怨》,也是寫富女秋怨的。兩者結合讀,更能體會箇中滋味。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