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菌核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菌核病

菌核病
原圖鏈接

菌核病由核盤菌屬(Sclerotinia)、鏈核盤菌屬 (Monilinia)、絲核屬(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屬(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發病部位由菌絲體集結成結構鬆緊不一,表面光滑或粗糙,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菌核。由菌絲並雜有寄主組織而形成的稱假菌核。後者因往往還保持植物器官的形狀(如僵果等)而較易診斷。

簡介

由核盤菌屬(Sclerotinia)、鏈核盤菌屬 (Monilinia)、絲核屬(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屬(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發病部位由菌絲體集結成結構鬆緊不一,表面光滑或粗糙,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菌核。由菌絲並雜有寄主組織而形成的稱假菌核。後者因往往還保持植物器官的形狀(如僵果等)而較易診斷。

病原菌均為兼寄生菌。一般只侵害成熟或衰退的植物器官,侵入後迅速引起植物組織壞死。典型症狀是莖、果實、花序等腐爛,有時葉部呈壞死斑點。病菌表現出嚴格的寄生專化性或對植物器官的選擇性。這類真菌的子囊孢子有強大的放射能力,分生孢子容易分散,主要通過氣流傳播。菌核病分布主要限於溫帶,寄主範圍很廣。如核盤菌可為害32科 160多種植物,中國已報道的有23科85種,常見的除十字花科植物外,還有萵苣甜菜向日葵柑橘、豆科作物等。禾本科植物則很少受害;又如立枯絲核菌可以引起棉花、洋麻甜菜松苗等近200種植物的立枯病。

症狀

多圖

在幼苗期,受害莖和葉柄會出現紅褐色的斑點,後期會擴大且變為白色。如果是在葉片期發病的話,植株基部的老葉葉緣會最先開始發病。

病斑初呈現暗青色水漬狀,後期會擴展成圓形或者不規則的大斑點,病斑中央呈現出黃褐色,周圍是淺黃色。有時候病斑上的輪廓紋會比較明顯,如果是乾燥的天氣情況下,病斑會破裂穿孔,多雨的天氣下病斑會迅速擴展,全葉變得腐爛。

如果是莖部發病的話,一般病菌會出現在主莖的中下部位,病斑初期呈現出淺褐色的水漬狀,後期會逐漸發展成橢圓形。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會迅速擴展,到達病害發展的後期,皮層縱列,根莖變得極其容易折斷。[1]

病原

病原為子囊菌亞門核盤攻屬菌核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菌核表面黑色,內部白色,鼠糞狀。菌絲不耐乾燥,相對濕度在85%以上才能生長。對溫度要求不嚴,在0~30℃之間都能生長,以20℃為最適宜,是一種適合低溫高濕條件發生的病害。

類型

病原菌生活史有3種不同類型:①沒有無性繁殖階段,完全由子囊孢子對植物進行侵染,如核盤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菌核病,以菌核在土壤、病殘體或混雜於種子中越冬、越夏。子囊孢子靠氣流傳播危害。②經常在春季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然後在夏季以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如果生鏈核盤菌引起的核果褐腐病,病菌以菌絲體在僵果內越冬,次年萌髮長出子囊盤放射子囊孢子靠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生長季還可產生分生孢子再侵染。③有性階段只偶爾發現,菌核越冬後產生新菌絲和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在此之後仍以分生孢子重複侵染。

發病規律

菌核病的病原物為核盤菌,核菌呈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初期為白色,後期變成黑色,病菌內部為灰白色。病菌的寄生範圍很廣,除了油菜之外,還有向日葵、胡蘿蔔等多種作物。

防治方法

菌核病主要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病殘體中越冬越夏。老病區侵染的來源主要是土壤中的菌核,新病區主要是混雜在種子中的菌核,並有再侵染。因此,在防治上採用綜合防治技術。

選用無菌種子及種子處理

選用無病植株留種,購買的種子或種子中混有菌核和病殘體的就種子處理。具體方法是:①溫水浸種: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保持水溫恆定,並不斷攪拌種子。②鹽水選種:在播種或浸種前,用10%的鹽水選種,將漂浮的菌核、雜質汰除,選取的種子用清水漂洗幾次後備用。

苗床土壤消毒

三茄育苗於播種前50%托布津或40%的多菌靈與細土按1∶30倍拌勻後,均勻撒在育苗床面上進行土壤消毒,控制苗期菌核病的發生。

合理水肥管理

菌核病發生的輕重,濕度是決定因素。病害流行季節,露地栽培的蔬菜管理上狠抓清溝理墒,排水降漬。大棚蔬菜以通風降濕為主。土壤乾旱需澆水時應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澆後加大通風量,堅持植株不干不閉棚,以惡化病害流行的環境條件。施肥應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為主,增施磷鉀肥,減少氮肥使用量,增強植株抗性,降低病源泉的侵染機率。

覆蓋地膜

在老病區,春秋季定植的蔬菜,儘量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抑制子囊盤正常發育,同時減低病源泉與植株的接觸機率,抑制病害的發生。

合理輪作

清潔田園。感病蔬菜品種與抗病品種輪作,有條件的實行水旱輪作。蔬菜生長中後期感病後,及時摘除下部的病葉、老葉和病瓜、病果,並移出田外深埋,以減少傳染或再侵染的菌源,增強通風透光率。

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即用藥防治。一般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後噴施。藥劑選用58%雷多米爾600倍,或70%的速克靈1000倍,或50%撲海因1000倍,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如遇連續陰雨天,大棚內可用45%速克靈煙霧劑或百菌清、速克靈複合型煙霧劑防治,傍晚時均勻置於棚內點燃後密封大棚,次日開棚正常勞作。選用上述方法能有效控制菌核病的蔓延。[2]

注意事項

1、及時摘除病葉、病果、病枝等 2、病重時,也可採用先熏棚,次日再噴霧的方法。


相關視頻

菌核病的預防及治療詳細講解啊

黃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惠農學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