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特號航空母艦

萊特號航空母艦由紐波紐斯船廠建造。1944年2月21日開工,1945年8月23日下水,1946年4月11日服役。1952年10月1日重新設計改裝為攻擊航母,1953年8月8日重新設計改裝為反潛航母(CVS 32)1959年5月15日退役保存[1],同時設計改裝為飛機運輸母艦(AVT 10)。1970年9月被賣出拆毀。

目錄

簡介

萊特號航空母艦(舷號CV-3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2]的十五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埃塞克斯級的五號艦。她原命名為王冠點,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同名要塞,但在建造期間更名;這使之成為美軍第三艘以萊特為名的軍艦。雖然新艦名可上溯至美國於美西戰爭俘獲的一艘西班牙炮艇,但是次更名的目的,亦有視為紀念萊特灣海戰

萊特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在戰後下水,一直在大西洋地中海執勤。朝鮮戰爭初期,萊特號曾臨時調到西太平洋,並作一次朝鮮戰爭巡航,但此後便未再參與戰爭。萊特號於1952年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2);再於1953年改編為反潛航母(CVS-32);最後於1959年退役,同時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自此在港內封存。1969年萊特號除籍,於1970年出售拆解。萊特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朝鮮戰爭——1950年5月2日,萊特號再次前往地中海。6月25日,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突襲韓國,朝鮮戰爭爆發。其時萊特號正在地中海,並繼續前往中東,在8月13日派飛機到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巡遊。由於美軍現役航空母艦不足,24日萊特號返抵諾福克後,隨即搭載戰機及彈藥,準備前往遠東支援。

結局

1959年1月,萊特號被派到紐約布魯克林船廠,並在5月15日於當地退役,並同時改為飛機運輸艦(編號改為AVT-10)。此後萊特號一直在紐約停泊,直到1969年6月1日除籍,最終於1970年9月出售拆解。朝鮮戰爭期間,萊特號共獲得兩顆戰鬥之星。

視頻

萊特號航空母艦 相關視頻

海軍傳奇系列: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戰鬥群編隊
《戰艦世界》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艦載機揭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