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青春留下遺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莫讓青春留下遺憾 文/落紅
在《城市畫報》上面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老師不喜歡郭敬明,所以她不喜歡她的學生讀郭敬明的作品,但是當她批改學生每月的讀書報告時,依舊有很多女孩看郭敬明的書。其中有一位女孩,寫了一篇這樣的文章,《只為留下一個純真美好的回憶》,裡面描述的是一個女孩為了得到郭敬明的親筆簽名書,苦苦辛苦了一天,當她拿到有郭敬明親筆簽名的書和他的一個微笑時,那個女孩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位老師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聽說陳丹燕要來她所在的城市簽售,她也像很多人一樣,跑到簽售的書店,卻被告知陳丹燕在前一天已經來過了。但是這位老師並沒有悲憤,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着一個自己的偶像,或者說一個屬於自己的青春夢,就是這樣一些小小的衝動,讓他們可以堅守着收於自己的那份清純。
最後老師終於明白,「當教育逐漸淪為應試教育的聖殿,當學生淪為競爭的機器,當浪漫和閒適從校園消逝,無論物質如何富有,孩子就永遠是成年人自以為是的所謂快樂的意淫。」老師不再阻止學生看自己喜歡的偶像的書,不再與韓寒站在統一戰線上批判郭敬明,因為她知道了,對於這群日夜奮鬥在教室里的學生,「快樂是那麼稀罕,夢是那樣稀薄。」
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的學生,我們不能夠簡單地說他們是幸運還是不幸。當我們的教育只為培養一些應付考試的機器,當我們的教室裡面坐着的都是無精打采的椰菜,當我們幼小心靈中的夢被現實逐漸消磨,我們再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想起高中的時候,每天的生活都是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寢室,每天幾個來回,甚至每天都在小路上尋找不久前留下的腳印。我們錯過的太多,不敢去做任何自己的事情,不敢去違背老師或者家長的任何旨意。我們的耳邊永遠都是英語聽力和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我們的眼中都是試卷上的題目和老師在黑板上沙沙寫下的字跡。晚自習,只有黑白兩種顏色陪伴我們,白色的燈光在黑夜中格外耀眼。我們很少與同學交流,除了必要的學習上的討論之外,幾乎形同陌路。一直到那個神聖的日子,我們奮鬥了整整十二年,只為那一場考試。最後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決定各自的方向。 本以為,高考過後的我們可以逃離那種機械式的生活,但是我們錯了。原來我們僅僅是改變了教育程度,但是教育方式依舊沒有改變。我們到了大學,都以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我們可以像魚兒一樣自由地遨遊在這片海洋。可是,當我們看到很多人為了考試依舊在拚命,考研與考證成了他們的主要任務。很多人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卻不得不因為一些所謂的有用的東西而放棄心中的那點奢望。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人,依舊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甚至比高考的時候還要更加緊張。
我們的青春年華,我們的年輕活力,都到哪裡去了?我們難道天生就是為了這些而學習的嗎?在我們眼中,似乎除了考試還是考試,除了學習那些理論知識還是學習理論知識。自始至終,原來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考試而來的。而我們曾經的那些夢呢?我們渴望過的那種幸福的生活呢?什麼時候讓我們忘記的一乾二淨了?
我才想起來,為什麼高中的時候,很多同學買那些厚厚的武俠玄幻小說看,縱使老師發現警告了之後,依舊如饑似渴地搶着看。很多女生在課間的一些時間裡看着《少男少女》等青春雜誌,但是過後又會責怪自己浪費了時間。快樂與閒適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說,是那麼珍貴,是那麼不敢奢求。小說中的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似乎根本就不存在我們這個世界,現實中的我們早已經只有考試和書本了。
曾子墨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她的一位朋友曾經回憶說,「當年老師總是說,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早戀上,現在才明白,不把寶貴的時間用來早戀,那才叫浪費。」毋庸置疑,這個世上最純潔的愛情在校園裡,也只有在校園裡的愛情,才不會被社會的習氣玷污,我們才不會那麼現實。可是,那個時候的我們視早戀為異類,那是一個絕對不允許戀愛的季節,但是依舊有很多人暗度成倉。可是,漸漸長大之後,當我們埋怨世上再無真愛時,就會羨慕那些曾經有着一份純淨愛情的同學,因為他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