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莞城街道,原莞城鎮,隸屬廣東省東莞市,位於東莞市中北部,地處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四周與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相接,北距廣州50公里,南離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處於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1]
莞城街道是東莞市的老城區,曾長期為東莞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之一——可園坐落在這座千年古城。
中文名: 莞城街道
別 名: 莞城鎮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東莞
地理位置: 東莞市中北部
面 積: 13.5 km²
下轄地區: 東正、市橋、西隅等8個社區
政府駐地: 莞城街道創業社區創新居民小組高第街1號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區碼: 523001-5230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2116人(2010年)
著名景點: 可園,人民公園
火車站: 東莞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S
地區生產總值: 215.95億元(2019年)
行政代碼: 441900
目錄
歷史沿革
莞城歷史悠久。唐至德二年(757年),東莞縣治由寶安南頭遷於「涌」(古地名,在莞城內)。
宋代始築磚城,東南沿到涌至德生橋,西以到涌(市橋河)為界。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築新城,城區擴大至缽孟山、道家山。城牆外砌紅石。
天順年間(1457-1464年)增築譙樓,後增築月城。
萬曆元年(1573年)營修432丈。
崇禎三年(1630年),大水毀城百餘丈,知縣李模重修。
崇禎十一年,知縣汪運光增飾城樓,壞者新之。
清雍正三年(1725年)城圮,知縣於梓重修,工未竣,後周天成繼完。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颶風毀四門城樓。
乾隆五十五年,知縣宣聰重修西門城樓。
乾隆五十七年,知縣史藻修東南北三門城樓。
清代,莞城屬捕廳管轄,縣城的範圍擴大到城外「十二坊」。
民國時期,莞城仍為縣署所在地。
民國19-23年(1930-1934年),莞城設2個區,城內為一區,區公所在儲濟倉(今市招待所);城外為二區,區公所在今阮涌莞城皮革廠。
民國13年增設北隅鄉公所,屬縣署管轄。
民國27年,莞城淪陷,原城內一區、城外二區、北隅鄉公所分別改為一區維持會、二區維持會、北隅鄉維持會。
民國30年(1941年),偽一區、二區、北隅鄉分別改名為一區公所、二區公所、北隅鄉公所。
日軍投降後,撤銷一區、二區機構,設縣城鎮公所,統轄前一、二區。
民國35年撤銷北隅鄉公所,併入縣城鎮管轄。
民國36年,博廈鄉原有8個保併入縣城鎮,縣城鎮統轄48保,街巷215。
1949年10月17日,莞城解放。縣城鎮由東莞縣軍事管制委員會管轄。
1949年11月下旬,成立莞城市人民政府,縣城內有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直轄鄉;縣城外有十二坊、北隅、脈瀝洲、鳳山鄉、羅治鄉、博廈鄉、金泰鄉、萬江鄉。
1950年8月,撤銷莞城市,成立莞城鎮人民政府,所轄各鄉同時撤銷。
1958年11月成立莞城人民公社。隨着經濟建設的發展,縣城的管轄範圍不斷擴大。
1959年,將城郊的博廈、羅沙、細村3個農業大隊劃歸莞城管轄。
1965年成立莞城鎮人民委員會。
1968年成立莞城鎮革命委員會,取代鎮人民委員會。
1980年7月成立莞城鎮人民政府。
1985年9月東莞撤縣設市,莞城成為市中心區。
1987年初,改設莞城街道辦事處,分設城內、城外2個區,管轄34個居委會及3個管理區。
1988年1月,東莞升格為地級市後,以莞城為中心設立了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將附城、萬江、篁村3個區辦事處(即原來的農村人民公社)劃入城區。
行政區劃
2017年,東莞市莞城街道,下轄:東正社區、市橋社區、西隅社區、北隅社區、羅沙社區、興塘社區、博廈社區、創業社區,共8個社區;各個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
地理境域
地理位置
莞城街道轄區面積13.5平方公里。莞城街道處於市區核心地帶,位於東莞市中南部,地處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北距廣州59公里,東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四周與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相接,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處於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鎮政府駐地市橋社區高第街1號。
地質地貌
莞城在地質構造上,位於北東東向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占44.5%,沖積平原占43.3%,山地占6.2%。
水文
莞城街道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境內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幹流自東北角惠州市博羅縣、惠陽區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新開河口,有發源於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
氣候
莞城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溫度變幅小,雨量充沛,乾濕季明顯。2012年,降水與氣溫接近常年,有1個熱帶氣旋嚴重影響。年平均氣溫22.6℃,與常年平均值持平;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12.4℃),最熱為8月(月平均氣溫29℃),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10天。年極端最高溫36.7℃(出現於7月21日),年極端最低溫4.1℃(出現於12月31日)。2012年全年總雨量為1838.6毫米,與常年平均值接近,其中汛期(4—9月)總雨量為1455.3毫米,偏少3.7%。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莞城街道內已知礦產有Ⅶ類8種,礦床點66處。其中金屬礦產Ⅲ類8種,礦床點34處:黑色金屬礦產10處(鐵礦點9處,鈦鐵礦1處),有色金屬礦產23處(銅礦點4處、鉛鋅礦點4處、鎢礦點10處、錫礦點4處、鈦礦點1處),貴金屬黃金礦化點1處。
生物資源
莞城街道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84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62種、竹類2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22種,水果類18多種、野生中草藥13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4門28屬。
人口民族
162116人(2010年)。
截至2013年末,東莞市莞城街道戶籍人口 15.2萬人,外來暫住人員9.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人口城鎮化率為88.75%。人口主要為漢族。
經濟
綜述
2016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GDP)159684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18961萬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277885萬元,增長6.6%。
2017年上半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GDP)89190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8%。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71614萬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720295萬元,增長8.0%。二三產業比為19.2:80.8。
2019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15.9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5.10億元,增長0.6%;第三產業增加值180.85億元,增長4.2%。
2019年,進出口總額110.80億元,下降12.9%。其中,進口總額37.96億元,下降13.9%;出口總額72.84億元,下降12.4%。
2019年,各項稅收總額45.81億元,增長8.4%。
第二產業
2016年,莞城街道工業增加值28696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3847萬元,增長5.4%。
2017年上半年,莞城街道工業增加值163978萬元,可比價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2019年,工業增加值30.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77億元,下降4.6%。
第三產業
2016年1-11月,進出口總額207016萬美元,同比增長0.5%;其中,進口總額40236萬美元,下降28.9%;出口總額166780萬美元,增長11.7%。
2016年,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480464萬元,同比下降10.4%。
2016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0089萬元,同比增長3.2%。
2017年上半年,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228813萬元,同比增長0.0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3個百分點,增速由負轉正。
2019年1-11月,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49.64億元,同比增長8.0%。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40億元,增長8.0%。
2019年12月末,人民幣存貸款餘額2029.31億元,增長11.4%。其中,存款餘額1478.68億元,增長9.3%;貸款餘額550.63億元,增長17.4%。
視頻
廣東東莞:實拍莞城曾經最繁華的街道,如今整條街道冷清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