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莆田木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莆田木雕

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2018年5月21日,莆田木雕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簡介

中文名:莆田木雕

流行地區:福建省

定 義:傳統文化藝術

興起時間:興於唐宋,盛於明清

基本內容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稱。唐初,寺廟的建築裝飾、佛像、經書等已有 雕刻工藝雛形;宋末元初,莆仙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題材的圍屏、欄杆、木雕古玩、樂器、家具等,已經相當精妙生動;明代,莆田擅長圓雕佛像、平雕建築裝飾等。   

北宋時期五度為相的仙遊人 蔡京大興「豐大豫亨」之說,大興土木,追求豪華富麗,便召家鄉的工匠把京都宮廷器具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製作出木雕家具,首開「莆田」木雕家具工藝先河。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畫 《聽琴圖》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獻給 宋徽宗的興化木雕家具精品。   

宋末 泉州港、 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 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簡潔、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清代進入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繁複厚重的輝煌時期。業內人士認為,莆田木雕是歷代藝匠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澱,其傳統工藝有圓雕、透雕、浮雕、 根雕,品類有佛像、仕女及 花烏山水擺件、家具、把玩 雜件等,造型千姿百態,做工精細,極具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台灣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 天后宮尚存有明代木雕 媽祖像以及匾額、圍屏、祭器等文物。興化歷代都有著名的 木雕工藝代表人物。清末名師廖明山之孫 廖熙擅長於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馬萬國賽會上榮獲金獎。「廖氏木雕」遂成為中外古董商競相覓購的珍品。 故宮博物館尚存多件「廖氏」木座,還有清乾隆年間莆田後洋藝人雕刻的貢品——貼金透雕花藍。   

明代,因倭寇之亂實行海禁,從南洋諸國輸入的紅木極少。興化木雕多採用本地盛產的 龍眼樹木料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塗飾,使作品更加顯得色澤深沉,古色古香, 龍眼木雕因此而美名遠揚。   

建國以來,莆田木雕借時代東風煥發蓬勃生機。莆仙木雕精品疊出,頻頻獲獎,以精細的傳統絕技和大膽的現代創意贏得評委的高度評價和觀眾的讚嘆,一件件金、銀獎作品使莆田 名聲大噪,整體創作水平名列全國前茅。   

改革開放以來,莆田木雕代表性傳承人 方文桃、 佘國平等一批大師級名人抓住機遇,創辦木雕 個體企業,並獲得成功,從而吸引了一大批 民間藝人紛紛重操舊業,先後走上辦廠 創業之路,促進了莆田木雕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一批外商、台商也來莆田創辦木雕企業,使莆田成為台商在祖國大陸 來料加工、設廠生產和設點貿易最多最集中的中心點。各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使莆田木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莆田共有木雕企業2600多家,總產值50多億元。

木雕工藝發展帶動了市場的開拓,莆田木雕生產經營者緊盯國內外市場,採取多種形式擴大市場份額。國內著名木雕交易市場,如廣州 帶河路古玩街、 上海城隍廟華寶街、北京 潘家園古董城。哪裡有木雕交易大場所,哪裡就有莆田 木雕工藝品批發商登場。他們深入木雕企業、專業村和祖傳世家,整車整櫃地運走莆田的木雕產品,如我市的 仙遊縣,每天都有來自全,從單一經營到綜合經營,產供銷一體化,內外貿一起上,形成了產業化發展格局。莆田不但成為全國最大建築裝飾木雕、神像木雕的生產地,而且也成為全國最大的內銷 木雕禮品、工藝品、工藝家具的主產地和集散地。近年來,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等國也紛紛購買和收藏莆田著名藝人的傳統木雕工藝品,莆田的木雕世家在外國(如澳大利亞)也辦起了展銷會,引起了海外有識之士的讚賞。木雕行業已成為莆田支柱產業之一,解決了一大批農村富餘勞力的就業出路,培養了一大批來自民間的能工巧匠,目前全市擁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名,福建省 工藝美術大師21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33名, 工藝美術師職稱以上人員200多名,以及4000多名中高級技師。   

美麗的興化平源孕育了歷史悠久、多姿多彩的莆田傳統文化,而工藝美術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莆田木雕工藝向來以「精微透雕」著稱,它興於唐宋,盛於明清,風格獨特。自成流派。一批傳世作品至今閃耀着先人的智慧和厚實的文化積澱的光芒,現存於 莆田市秀嶼嵩山 陳靖姑祖廟的一尊 陳靖姑像,背面鐫刻「 宋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字樣; 莆田市博物館收藏的南宋媽祖神像工藝亦甚精細。明代媽祖像、匾額、圍屏、祭器等木雕工藝品至今仍在莆田、台灣和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后宮保存;江東 浦口宮的「透雕護欄」;老城區明代 大宗伯第的檐枋雕飾; 御史大夫第的廳堂枋額雕飾;清末名匠廖熙在1903年巴拿馬萬國賽會上曾獲金獎的佳作;北京故宮博物院尚存多件「貼金透雕花燈」和「浮雕 花窗」等等,無不佐證了莆田木雕的傳統工藝魅力。明末清初至民國期間,莆田木雕多採用本地盛產的 龍眼木。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塗飾,使作品更顯色澤深沉。名匠 朱榜首、黃丹桂、陳仙閣等人配合著名畫師劉榮麟等,揉入國畫大師 李耕的人物畫意韻,形成以莆式武將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迄今在 江口鎮園下村關帝廟等寺廟, 梧塘鎮 九峰村 方氏九間廂等老民居都留下了許多供後人觀賞的人物及建築裝飾木雕,這些以圓、透、浮雕相結合的傳世傑作,都是莆田木雕藝術的瑰寶。   

據宋代出版的 《仙溪志》記載,早在唐代,佛教就已經開始在仙遊傳播並蔓延,當時仙遊境內寺廟林立,各大寺院廟宇的棟樑、屋檁、門楣及家具皆有木雕裝飾,特別是木雕佛像造型簡練、刀法嫻熟、線條流暢,風格獨異,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宋元時期,由於 媽祖信仰的盛行,神像雕刻大量問世。仙遊縣 楓亭海濱村 靈應堂原存的幾尊南宋時期的媽祖神像,雕刻手法高明,風格古樸,甚為珍貴。其中的一尊木雕夫人像,神像頭梳「 朝天髻」,高額高鼻,面寵豐滿,雙耳低垂,身着 蟒袍,頸披 雲肩,人物雕刻線條道勁如 白描,衣褶採用陰刻手法,具有宋代木雕的特徵。宋末元初,莆仙民間雕刻藝人輩出,其中以 林恢、 林奕為代表的 黃楊木雕門派,影響極廣,林氏所刻的 梅妃 江采萍、太師 陳文龍的圓雕神像,工藝精緻,惟妙惟肖。   

明清時期,仙遊民間的神像、匾額和祭器等木雕日漸增多,至今仙遊仍流存不少神像木雕,如原藏於仙遊縣貝龍宮的明代漆 金木雕媽祖像,體態端莊,神情兼備。木雕通體採用圓雕工藝,刀法流暢,立體感較強;實為明代大師的力作。另有一件樟木漆金透雕祭器,呈 長方體,頂部透雕一漆金花卉,正立面透 雕漆金人物故事圖案,其他三面均透雕牡丹,六個牡丹足之間為透雕纏枝 雲草,四角為透雕 龍柱,刀法嫻熟老辣,極為巧妙。此外,莆田市博物館收藏的清代漆金透雕桌燈,呈花亭式。上下層翹角完好,亭身分別透雕漆金開光魚、鳥、鹿,中部嵌四塊長方形漆金透雕人物故事飾紋,四轉角立四根透雕漆金盤龍柱。基座束腰呈」工」字形,座沿置透雕花卉護欄,束腰肚楣透,浮雕花草。「落水」透雕纏枝花卉。底足為四獸足,亦為精品。   

原藏於仙遊縣榜頭 壩下村的一對清代漆金透雕 龍燭。內為紅色燭芯。外套漆金透雕盤龍,燭沿浮雕 纏枝牡丹,外套透雕纏枝牡丹,背面為金底黑字 聯句」 川岳降靈征 後胤,詩書發韌耀他年」,也是不可多得的「莆田」木雕珍品。仙遊縣楓亭海濱村靈應堂的清代漆金透雕戲台屏風,由三塊屏風拼成。整體髹金透、浮雕圖案。外方內圓,內心圓圈部分透雕戲文故事。再現了古代舞台的武打場面,圓圈邊框綠地浮雕纏枝梅雀,四角浮雕蝙蝠等圖案,兩邊護水浮雕八仙,上下」蟹角肚」綠地浮雕花卉。此外, 莆禧天妃宮內的媽祖木雕軟身像,不僅臉部表情生動、而且手腳上下左右可以活動,雕刻技藝高超,至今保存完好。   

莆仙民間擅長佛像、裝飾雕刻的藝人很多,除了媽祖崇拜的有關雕刻外,其他種類的木雕作品傳世的也較多。清雍正年間。游橋(埭里鄉)木雕藝人游伯環精於紫檀人物、花瓶底座等器物的雕刻,作品嚴謹、蒼古。清乾隆年間,莆田後洋民間藝人製作的一隻貼金透雕花籃,曾被當做貢品晉獻清宮,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莆田 民間木雕名匠廖明山,善於在寸許材料上刻出多層鏤雕人物、花卉、草蟲等精細作品,其孫廖熙等 五兄弟均是雕刻高手,廖熙擅長人物雕刻,同時兼雕刻人物花卉,工精刀挺。其作品於1903年獲巴拿馬萬國賽會金獎。   

特別是 宋明兩代,興化科甲鼎盛,登進士第者千人,任 宰輔、尚書等高官數百人。這些達官 富紳府第和和各類民居的 建築構件、家具等,不乏精雕細刻之作。許多 古民居的 屋架、梁枋、斗拱、 懸鐘、門窗、圍屏等處,都有不少精美的人物、松梅、菊竹、花鳥、走獸之類的 木雕圖案。如莆田明國師 陳經邦府第、明尚書仙遊 度尾鎮 埔尾村 鄭紀故居的木雕裝飾,顯得古樸典雅,富有明代古建築特色。仙遊 南溪村梧墩的紅厝瓦陳氏民居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木雕技藝之高超、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據說主人本來準備兩座七間廂的木料,最後皆作建造雕飾之用,不管是中軸線中間大、小廳,還是大門前屋檐下,其間梁昂、斗拱、 額枋、桁 墊板皆刻滿花卉、蟲草、鳥獸。其中大廳燈梁和大門前檐橫樑雕刻極其精細、傳神。大門兩邊斗拱下端的吊筒。其花卉層層向縱深精雕細鏤,中間孔竅相連,故風吹時能發出」呼呼」的響聲。而木雕中最令人嘆賞的是繞屋近千米之長的隨梁枋上面的花卉雕刻。整座房屋所有木雕都貼上金箔,顯出一派豪華景象。大門門簪之上以及兩邊的人物浮雕,皆刀法老辣,形象鮮活。   

位於仙遊縣城的仙遊文廟,始建於宋咸平五年(1002年),明代遷至今址,現存為 清代建築。殿內梁仿用材粗壯,構件雕刻精細,藻井圓頂上浮雕 雙龍戲珠。篆刻「狀元宰相」方印,工藝亦很精緻。民國時期,仙遊民間的各類建築物,都有許多精美的木雕飾件。如 度尾後埔材大厝的梁枋、斗拱雕飾,賴店坂頭鴛鴦大厝的廊檐木雕、吊筒雕飾、 窗花雕飾和四層斗拱雕飾,都異常精美,很有特色。   

新中國成立以來,莆仙出現了朱榜首、黃丹桂、佘文科、方文桃、佘國平、 林慶財、閔國霖、 黃文壽 、 林慶全、 佘國珍、 游良照、任金鵬等著名的木雕藝人,他們技藝高超,雕品精美,屢獲大獎。多種所有制木雕企業的共同發展,使莆田木雕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建築裝飾木雕、神像木雕的主要生產地。同時, 莆田人發揚 勇闖天下的精神,開拓木雕市場。廣州帶河路古玩街、上海城隍廟華寶樓、北京潘家園古董城……哪裡有 木雕藝術品交易,哪裡就有莆田木雕營銷商的蹤影。莆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木雕禮品、工藝品和古典工藝家具的主要生產地和集散地。

2003年10月。莆田市獲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的「中國木雕名城」稱號。

所獲榮譽

2018年5月21日,莆田木雕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