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塘紗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荷塘紗龍

荷塘紗龍是新會縣的中國民俗舞蹈,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當地民間傳統舞龍種類較多,有蕉樹龍、禾草龍、 金(銀)布龍、火龍、沙龍等。建國前,多在春節、 秋收後或神誕時進行。其中,遠近馳名、藝術性較強的是荷塘區篁灣鄉的荷塘紗龍。 1937年英皇加冕、1940年英皇登基時,均應邀到香港表演。 並先後到上海澳門及鄰近各縣演出,獲得好評。

基本內容

中文名:荷塘紗龍

節日起源:祭祀、慶祝

流行地區:新會縣的

節日活動:民俗舞蹈

歷史傳說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相傳數百年前,篁灣鄉有一舉人在四川候補縣官, 對當地鄉民耍龍燈很感興趣,經常與舞者切磋舞技。回鄉後,與鄉中昆仲研究,以本地游龍的形象為基礎,吸取四川「游龍搶寶」(以元寶作引龍),改為富有本地特色的龍吐珠;吸取四川彩龍的滾、纏、 盤等款式舞技,創造了紗龍矯健威武的舞姿。到20年代, 留學日本的鄉民李玉穎,提議把裹布以輕紗貼金繪彩, 使龍燈形象顯得更高尚純潔,色彩瑰麗,玲瓏透徹,輕巧靈活, 成為本縣群龍中獨具一格的紗龍燈。

形態特徵

荷塘紗龍全長46.75米。分龍頭、尾外和24節龍身,共26人舞;另有1人舞龍珠(一般是由師博擔任),兩人舞鯉魚燈,四、 五人伴奏樂,1人掌高身細鼓,1人掌商邊大銅鑼, 兩人敲文武(高低音)兩面厚小銅鑼(單打或叫炯炯)。 其他人隨隊供應燃料(特製蠟燭)。

荷塘紗龍的舞步,有小跑步、大跨跳、古典錯步、弓箭步。 舞珠人也有時用武術耍槍的步法和動作,花式豐富多彩。整個龍隊排列是:先以扎作精美的工藝品紗燈「頭牌」(表演單位名稱招牌)為前導,接着是舞龍珠,龍頭隨珠上下、左右、 前後舞動,雙鯉燈則逆向遊動於左右側,前後是樂隊。

「紗龍」的舞技傳授,除有手抄紀錄本可資參考外, 主要是由有經驗的「帶珠」為師傅傳授。建國初, 還健在的老藝人有李木、李文右、李長鈞、陳之、李漢堯等。到「文化大革命後」, 有些已辭世了。後起的接班人有李漢濤、李贊均、李根亮等。 扎作藝人老一輩的有陳文,他扎的龍頭很輕,僅七八公斤重,後傳授其子陳霖。1985年時已年老,逐步傳給孫兒。 頭牌的扎作過去總由旺昌承制,但他無兒女,技已失傳,80年代後期只靠模仿扎作。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1]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文體服務中心獲得「荷塘紗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