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薺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薺苧

薺苧,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薺苧MoslagrosseserrataMaxim.[Orthodongrosseserratum(Maxim.)Kudo]的莖和葉。分布于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具有利水消腫,和胃制酸之功效。常用於腹水水腫,泄瀉,胃酸過多,蟲積腹痛,痔瘡腫痛。[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薺苧
漢語拼音:Qí Zhù
別名:臭蘇、青白蘇(《日華子本草》)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胃、大腸經
毒性:無毒(《綱目》)
功能:利水消腫,和胃制酸
主治:常用於腹水水腫,泄瀉,胃酸過多,蟲積腹痛,痔瘡腫痛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薺苧

拼音名:Qí Zhù

別名:臭蘇、青白蘇(《日華子本草》)。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薺苧的莖、葉。夏、秋採收。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軸除節外均無毛,或疏生白長毛。葉對生;葉片卵形、闊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3廈米,寬1~2.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葉柄長5~15毫米。總狀花序長3~7厘米,其上的花朵排列不甚緊密,花序中軸節上具白短毛;小花梗長2~3毫米;萼鐘形,5齒裂,被疏毛,長約3毫米,結果時擴大,裂片2唇形,上唇齒寬闊;花冠唇形,長4毫米,白色,上唇短,頂端略凹,下唇3裂;雄蕊4,2退化;花柱着生子房底。小堅果卵圓形,網紋不明顯。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

生長於河邊草地及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東北等地。

化學成分

全草含精油0.11~0.5%,精油的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油酚約占90%,l-甜沒藥烯約占4%,α-石竹烯約占2%。

性味

《綱目》:"辛,溫,無毒。"

歸經

《本草匯言》:"入手、足陽明經。"

功能主治

  • ①《本草拾遺》:"除蟻瘺,捼碎敷之。亦主冷氣泄痢;可為生菜,除胃間酸水。"
  • ②《現代實用中藥》:"為驅蟲劑。"[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薺苧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薺苧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