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荒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荒地鄉,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喀什市,地處喀什市西北部,東與乃則爾巴格鎮相接,南與夏馬勒巴格鎮和色滿鄉相連,西與疏附縣蘭干鄉接壤,北與阿圖什市毗鄰,距喀什市區3.2千米,區域總面積12.18平方千米。

清末,荒地鄉一帶屬霍爾汗莊;2005年2月24日,劃歸喀什市管轄。截至2018年末,荒地鄉戶籍人口為14699人。[1]

2019年,荒地鄉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2018年,荒地鄉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中文名: 荒地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喀什市

地理位置: 喀什市西北部

面 積: 12.18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98

郵政區碼: 844000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 新Q

人 口: 14699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清末,屬霍爾汗莊。

民國時期,屬浩汗區浩汗鄉。

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三團駐紮在該地開荒造田發展生產。

1950年,屬疏附縣浩罕區。

1954年,改屬色滿區。

1958年,併入色滿公社。

1984年8月,色滿公社析置荒地鄉。

2005年2月24日,劃歸喀什市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荒地鄉下轄園藝、莫爾吐木、托萬克莫爾吐木、素蓋塔格、艾日克博依村、庫普丁麻扎、薩依巴格、庫木巴格8個行政村;下設37個村民小組。

2019年,荒地鄉下轄綠洲社區1個社區,莫爾吐木村、托萬克莫爾吐木村、索蓋塔格村、艾日克博依村、玫瑰花村、薩依巴格村、園藝村、庫木巴格村、金胡楊村、富民村、博斯坦村11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荒地鄉地處喀什市西北部,東與乃則爾巴格鎮相接,南與夏馬勒巴格鎮和色滿鄉相連,西與疏附縣蘭干鄉接壤,北與阿圖什市毗鄰,距喀什市區3.2千米, 區域總面積12.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荒地鄉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北高南低,較為平坦,平均海拔1326米。

氣候

荒地鄉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長,降水少;夏季炎熱,酷暑期短;冬季嚴寒,低溫期長;春夏多風,沙暴、浮塵天氣較嚴重;無霜期年平均214天。

水文

荒地鄉有阿瓦提大渠自疏附縣蘭干鄉西入境,長7千米。

人口

2011年,荒地鄉總人口1.1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4人,城鎮化率5.8%;另有流動人口185人。總人口中,男性6012人,占51.2%;女性5727人,占48.8%;14歲以下3304人,占28.1%;15—64歲7946人,占67.7%;65歲以上488人,占4.2%;人口均為維吾爾族。2011年,荒地鄉人口出生率2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増長率2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3人。

截至2018年末,荒地鄉戶籍人口為14699人。

經濟

綜述

荒地鄉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羊、牛、驢、家禽為主;工業以制磚和紙箱、木材加工為主。2018年,荒地鄉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荒地鄉農業總產值1.1億元;糧食種植面積8700畝,生產糧食3287噸,人均278.6千克,其中玉米1055噸,小麥2160噸,水稻72噸。2011年,荒地鄉蔬菜種植面積12438畝,產量2576噸,主要品種有辣椒、番茄、蓮花白,其中辣椒16噸,番茄1040噸,蓮花白1520噸。2011年,荒地鄉牲畜年末存欄13560頭(只),其中羊12384隻,牛396頭,驢780頭;家禽飼養量87200羽。2011年,荒地鄉水果種植面積2238畝,產量282.2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杏、巴旦木,其中葡萄133.5噸,杏110.1噸,巴旦木38.6噸。2011年,荒地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817元。

2019年,荒地鄉種植櫻桃200畝,核桃品種升級嫁接「185」、新興2號等品種700畝;新建拱棚648座;擴大玫瑰花產業種植面積,新增至1500畝。

工業

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49.2萬元。2011年,荒地鄉有工業企業40家,職工620人。

商貿

2011年末,荒地鄉有商業網點12個,職工321人。2011年,荒地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00萬元。2011年,荒地鄉地方財政收入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

金融

2011年末,荒地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有13.6億元;各項貨款餘額7.3億元2011年,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5024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荒地鄉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485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4所,在校生1389人,專任教師1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546人,專任教師6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4%,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5%;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65人,專任教師12人。2011年,荒地鄉教育經費1498.01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6.4%。

2019年末,荒地鄉共有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3所;中心幼兒園1所、村級幼兒園4所;在校學生3223人,學校教職人員共有265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荒地鄉有文化站1個,村活動中心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戶;有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12700冊。2011年末,荒地鄉學校有體育場地2處;1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2011年末,荒地鄉有廣播喇叭30個,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73戶,電視綜合覆蓋率43%。

2019年末,荒地鄉共有1個文化站,占地面積400平米,設有檔案室、閱覽室、活動室和電教室;共有各類圖書19000冊,維文15500 冊,報紙7類,雜誌16 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荒地鄉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18張;每千人擁有病床1.5張,固定資產總值4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7人。2011年,荒地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85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739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荒地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6戶,人數1367人,支出398萬元,月人均242元;城市醫療救助14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471戶,人數1053人,支出133.8萬元,比2010年增長23.5%;五保供養70人,支出6300元;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557.6萬元。2011年末,荒地鄉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31人。

交通

荒地鄉有314國道過境。2011年末,荒地鄉三級公路總長12千米,四級公路總長10千米,村級公路總長39千米,村道總長58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荒地鄉境內舊為荒灘戈壁;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三團在該地駐紮開荒,故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