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海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草海桐(學名:Scaevola sericea Vahl)是草海桐科、草海桐屬直立或鋪散灌木,有時枝上生根,或為小喬木,高可達7米,葉螺旋狀排列,大部分集中於分枝頂端,無柄或具短柄,匙形至倒卵形,基部楔形,頂端圓鈍,平截或微凹,全緣,或邊緣波狀,無毛或背面有疏柔毛,稍稍肉質,聚傘花序腋生,長1.5-3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小,核果卵球狀,白色而無毛或有柔毛,有兩條徑向溝槽,將果分為兩片。花果期4-12月。


草海桐分布於琉球群島東南亞馬達加斯加等地。在中國分布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生於海邊,通常在開曠的海邊砂地上或海岸峭壁上。 [1]

生長環境

分布於琉球群島、東南亞、馬達加斯加、大洋洲熱帶、密克羅尼西亞、夏威夷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生於海邊,通常在開曠的海邊砂地上或海岸峭壁上。

形態特徵

直立或鋪散灌木,有時枝上生根,或為小喬木,高可達7米,枝直徑0.5-1厘米,中空通常無毛,但葉腋里密生一簇白色鬚毛。葉螺旋狀排列,大部分集中於分枝頂端,頗像海桐花,無柄或具短柄,匙形至倒卵形,長10-22厘米,寬4-8厘米,基部楔形,頂端圓鈍,平截或微凹,全緣,或邊緣波狀,無毛或背面有疏柔毛,稍稍肉質。[1]


聚傘花序腋生,長1.5-3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小,腋間有一簇長鬚毛;花梗與花之間有關節;花萼無毛,筒部倒卵狀,裂片條狀披針形,長2.5毫米;花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厘米,筒部細長,後方開裂至基部,外而於革。內而密被白色長毛,檐部開展,裂片中間厚,披針形,中部以上每邊有寬而膜質的翅,翅常內疊,邊緣疏生緣毛;花葯在花蕾中圍着花柱上部,和集粉杯下部粘成一管,花開放後分離,藥隔超出藥室,頂端成片狀。核果卵球狀,白色而無毛或有柔毛,直徑7-10毫米,有兩條徑向溝槽,將果分為兩爿,每爿有4條棱,2室,每室有一顆種子。花果期4-12月。

多圖

栽培技術

將生長良好的草海桐種苗移至適度遮陽且通風透氣的大棚里馴化1周,接着將馴化後的種苗小心移栽到裝有基質(基質是由泥炭土、黃泥和蛭石按體積比1:1:1混合均勻而成)的黑色育苗袋(12厘米×14厘米)內製成袋苗即可。移栽時要澆足量的定根水。幼苗在移栽培養15天之後的成活率出現減少的原因是因為少量植株出現腐爛,為澆水過多所致,減少了澆水量至使土壤保持濕潤但不粘手的濕度(相對濕度60%左右)發現草海桐幼苗再也未出現腐爛的現象且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取自然風乾2周後的草海桐果實。將草海桐果實直接去除其外果皮,可將種子分別浸泡於濃度為100毫克/升,200毫克/升,400毫克/升的赤黴素水溶液中24小時。草海桐種子的萌發率在不同濃度赤黴素浸泡處理均具有較高的萌發率,但是高濃度赤黴素浸泡可使草海桐種子開始萌發的時間提前,200毫克/升的赤黴素浸泡24小時為草海桐種子萌發的最優浸泡處理。將浸泡後的種子分別播種於濕潤的沙床上進行種子萌發孵育。種子的萌發溫度為25-30℃。每天噴灑適量的清水,保證沙床相對濕度在60-90%之間。

主要價值

生態

草海桐對防風固沙、恢復退化的熱帶海島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熱帶海島植物的優勢樹種之一。

觀賞

草海桐的花色艷麗,花期較長,枝型優美,故常為觀賞型植物。

藥用

草海桐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其葉片含有豐富的棕櫚酸、亞麻酸、植醇、香豆素、二萜、三萜、配糖體等化學成分,具抑菌的作用同時對有刀傷,動物咬傷,白內障,鱗狀皮膚,癬、胃病、改善眼部紅腫疼痛,避孕和增強性功能等也具有一定作用。 [2]

草海桐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因能常保青翠,近年來成為廣為栽種的海岸防風林、行道樹、庭園美化樹種。其葉子雖然有種怪味,卻是可以吃的野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