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草棉又叫阿拉伯棉、小棉,種子是供紡織原料之棉花。種子及根均供藥用。在我國廣東雲南四川甘肅新疆等地有大量的種植。原產阿拉伯小亞細亞

植物特徵

一年生草本至亞灌木,高達1.5。疏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5-8cm,被長柔毛;托葉線形,長5-10mm,早落;葉掌狀5裂,直徑5-10cm,通常寬超過於長,裂片寬卵形,深裂不到葉片的中部,先端短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星狀長硬毛,下面被細絨毛,沿脈被長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2cm,被長柔毛;小苞片基部合生,闊三角形,長2-3cm,寬超過於長,先端具6-8齒,沿脈被疏長毛;花萼杯狀,5淺裂;花黃色,內面基部紫色,直徑5-7cm。蒴果卵圓形,長約3cm,具喙,通常3-4室。種子大,大約1cm,分離,斜圓錐形,被白色長棉毛和短棉毛。花期7-9月。[1]

生長環境

本種植株較小,生長期短,約130天左右,極適於中國西北地區栽培,但種植面積不廣。

功效與作用

止血。治吐血,下血,血崩,金瘡出血。

《綱目》:"治血崩,金瘡,燒灰用。"

《藥性考》:"燒灰止血,敷凍瘃。

用法用量

內服:煅存性入散劑。外用灰撒。

草棉的附方

治吐血、下血:草棉(燒灰)、枳殼、麝香。米飲下。(《本草求原》)

治崩血:草棉、血餘灰,百草霜、棕灰、蓮花心、當歸、茅花、紅花,泥包(燒)存性,加麝(香),酒下。(《本草求原》)

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棉花施肥有兩個時期,即移栽後苗肥和蕾肥。苗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分2次施,對水淋蔸。一次為定植後15天,畝施尿素3公斤;一次為分枝後現蕾前,畝施尿素7公斤。

蕾肥每畝施餅肥80公斤或40%複合肥30公斤,開溝施,施後蓋土,防止肥料揮發。棉花怕水,水多會出現爛根爛桃現象。主要措施是開溝排水,溝深寬各30厘米。

摘葉打頂

棉花枝葉茂盛,影響坐果,當第一蕾出現後,要把第一果枝以下的無花蕾葉枝幼芽去掉,到7月底8月初,要摘除植株主枝、分枝上的一葉一心嫩梢,防止繼續向前延伸消耗養分。在打頂時要剪除空枝(無花枝)和摘除下部黃葉,提高棉地光合作用,促進棉桃大而飽滿。

中耕覆蓋

當植株上有3~4盤果枝時進行中耕,深度20厘米左右,促根系深扎,增加側根。中耕後及時用茅草、稻草、枯枝落葉覆蓋棉地,可防止土壤板結,有利通氣保水。

適時採收

大部分棉株上有2朵花完全吐絮時為開始採摘期,應選晴天9點鐘以前採回攤曬。以後每星期搶晴天採摘一次。杜絕採摘未完全吐絮的棉花,以免影響質量,降低售價。一戶種植2個以上品種時,要分開曬花、扎花、存花和銷售棉花,不要混曬混扎。[2]

繁殖方式

棉花良種要通過育苗移栽才能產量高、品質好。直播棉生長勢強、植株高大,營養生長旺盛,產量低。育苗時期氣溫日平均穩定超過12℃時為宜,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太早棉苗容易受凍,太遲生長期短,降低產量。

育苗時,首先備好坐北向南苗床和營養土後,用報紙自製8~10厘米直徑營養缽,在缽內放滿營養土,擺放到苗床後,每缽放1~2粒種子,用小拱棚保溫育苗。育苗40天左右長出3片以上真葉時進行移栽。

育苗期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和噴施葉面肥,培育壯苗。移栽時,行距100厘米,株距50厘米,每畝栽植1300株。

歷史

明宋應星 《天工開物·布衣》:「﹝棉花﹞種有木棉、草棉兩者,花有白、紫二色,種者白居十九,紫居十一。」 鍾廣言註:「草棉:又名小棉、非洲棉,屬錦葵科。

六世紀經中亞細亞傳入我國新疆、甘肅 一帶,所以又稱阿拉伯棉。」《中國近代史資料選輯·采煉鋼鐵紡紗織布議》:「考中國古僅有木棉,名古貝。宋末時南番入貢,中國始有草棉,名古終,即今之華棉也。」[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