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茶疏》是明代許次紓創作的植物書。 《茶疏》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存目,並評日:「是書凡三十九則,論採摘、收貯、烹點之法頗詳。中間『擇水』一條,誤以金山頂上井為中泠泉,考證殊為疏舛。」主要刊本有:(1)萬曆丁未(1607年)許世奇刊本;(2)寶顏堂秘笈本;(3)茶書全集本;(4)居家必備本;(5)欣賞編本;(6)廣百川學海本(不全);(7)說郛續本(不全);(8)古今圖書集成本(不全);(9)古今說部叢書本;(10)叢書集成本(即寶顏堂秘笈本的排印本)。 此以茶書全集本(甲本)為底本,以叢書集成本、廣百川學海本、古今說部叢書本等作校。

作者簡介

許次紓(1549年~1604年),字然明,號南華,明錢塘人。清歷鶚《東城雜記》載:「許次紓……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飲……所著詩文甚富,有《小品室》、《盪櫛齋》二集,今失傳。予曾得其所著《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與陸羽《茶經》相表里。」許次紓嗜茶之品鑑,並得吳興姚紹憲指授,故深得茶理。該書撰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

內容預覽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實產霍山縣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陝人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共寶愛。顧彼山中不善製造,就於食鐺大薪炒焙,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斗。江南之茶,唐人首稱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貢茶兩地獨多。陽羨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勝。近日所尚者,為長興之羅岕,疑即古人顧渚此筍也。介于山中謂之岕,羅氏隱焉故名羅。然岕故有數處,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峽,厥有佳茗,是名上乘。要之,采之以時,制之盡法,無不佳者。其韻致清遠:滋味甘香,清肺除煩,足稱仙品。此自一種也。若在顧渚,亦有佳者,人但以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