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味生活(徐雯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味生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茶味生活》中國當代作家徐雯婧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茶味生活

關於生活,我總感到其中的乏味。繁重的工作壓力,細碎的家庭瑣事,讓我的精神負擔沉重不已。很多時候,我會獨留一處,用一盞香茗去打發這無趣的生活。譬如尋一個夜晚,寄予一方庭院,咂一口茶味,傾吐茶香里的種種過往。

初遇茶是在大二的一節美學課,一場與茶文化的邂逅。那時為了讓我們更為直觀的對這方面有個印象,美學老師從自家拿來了一套茶具,一步步地教着我們專業的茶藝技法。長期生活在快節奏的我們,此時聆聽着悠揚輕吟的《梅花操》,欣賞着精彩絕綸的茶藝表演,品嘗着濃郁飄香的茶中之味,東方的古典藝術讓我們着實的興奮了一番。待到老師指導着我們學會泡茶技藝後,剩餘的時間便是我們自行地感受着泡茶的美妙過程了,傳統的茶藝文化在同學間的切磋中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課餘時分,我們一群對茶藝有着濃厚興趣的同學,圍坐在老師旁邊。談及到更多有關的茶文化,自然而然地我們聊到了茶與人生的種種話題,老師也便向我們說起了她的居家生活。在老師家中,布局上的獨特可謂是一道勝景,不同樣式的品茶之處,且處處都有講究。譬如,若請上一群朋友庭前雅聚,則安排個寬敞的茶几處,吟詩作對也無妨;若邀上幾個好友小聚,則可選擇另一偏小處,細品人生之趣,而若僅有閨中密友欲談些心事,則要一處可兩人對坐的安靜之地,在茶的蘊味里傾聽彼此生活的喜憂悲愁。當然,不管親朋好友來多來少,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套茶具,隨時與客者共享茶藝的博大魅力。老師認為茶中的文化,會讓人得到一份心悅的淡定,心靈的沉澱,同時人自身的素養也會大有提升。特別茶道里很講究禮節,行為舉止的文明禮貌會讓他人覺得你有文化內涵,也便自然會願意和你交朋友。反思現在富商,金錢卻始終難以填補他們精神上的缺失。這就在於他們沒有生活質量,錢再多也滿足不了內心的空虛。老師忠告我們,一定要善於打理自己的生活,努力提升文化審美能力並能尋求一份自己的生活之美。老師真切的話語,讓我們都能若有所思,同時對老師那份愜意的生活格外的羨慕。

上完這堂美學課,的確受益匪淺。這其中給予我的遠不止是對茶文化的了解,更讓我讀懂了一種茶道的精神,一份生活的態度。一杯茶里,不同內涵的人便有着不同的理念。哪怕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在昏暗的燈光下,疲倦之意撲面而來,撮上幾瓣茶葉,用沸水砌入杯中手捧杯中之茶,一縷縷清香徐徐上升,沁入心脾。再遙望星空,聆聽梧桐樹葉的沙沙聲,那種詩蘊是無可言語的,與茶結緣,是一種無窮的眷戀,悠悠的清香,綿綿的詩情,品咂一口,意蘊無限

茶有的儘是清幽,儘是淡雅。漫長的歲月里,人生的渺小顯得多麼的微不足道,何不道道茶中的韻味,享受一份人生之樂呢。想起這樣的人生,在一個如西湖畔的清秀之地,或是在一小亭上,或是伐一輕舟上,攜着三兩個摯友,品茗雅談,頗有幾番詩意之趣。人生的閒適,有茶為伴,有朋者相行,又何不足已呢。

茶中的生活,不苟於繁瑣事務的憂慮,怡然自得。生活里的茶道,不拘於現代生活的煩擾,閒淡自得。人生的深遠境界,也莫過於茶與生活的完美融合,以一曲茶中的哲思,奏響一片生活的華章

我時常想也許美學老師的生活,多了份自在與歡樂。若冠名這是種清高,則泛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淡幽香。

[1]

作者簡介

徐雯婧,江西上饒玉山人,教師,作品散見於各類國家期刊及市級報刊並多次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