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茵山蓮顆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茵山蓮顆粒

【藥名】

 

茵山蓮顆粒 yin shan lian ke li

【處方】

茵陳、半邊蓮、五味子、梔子、甘草板藍根

【製備方法】

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1.40(50~55℃測)的清膏,按1份清膏加1.3倍糊精及適量的甜葉菊糖甙混勻,制粒,乾燥,分裝,即得。

【藥方分析】

本方由6味藥組成。方中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為君藥;梔子清熱燥濕,半邊蓮、板藍根清熱解毒共為輔藥;五味子澀腸止瀉,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膽退黃之效。

【劑型規格】

顆粒劑。每袋裝3克。為淺棕褐色至棕褐色圓柱形或不規則顆粒;味苦,略甜。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用於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膽囊炎,胰腺炎,而見濕熱蘊毒之症者。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一次3~9克,一日2次,或遵醫囑。

【使用禁忌】

服藥期間,勿食辛辣刺激食物,忌酒。

【臨床應用】

本方為清熱解毒、利膽退黃劑,主治由肝膽濕熱所致的慢性活動性肝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疾患。臨床指征為:右脅疼痛,厭食嘔惡,口苦便溏,周身乏力等。   1.慢性活動性肝炎:右脅脹痛,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時時欲嘔,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苔薄膩或黃膩,脈象弦數或濡數。   2.膽囊炎:右上腹部不適,或有脹痛感,口苦口乾,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苔薄膩,脈象弦細而數。   3.胰腺炎:脘腹脹痛拒按,厭食,噯腐吞酸,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赤,苔厚膩而黃,脈象滑數。

【提示】

建議一般患者服用茵山蓮顆粒切勿過量服用。而且,服藥時藥用溫開水送藥,千萬不可用茶水或果汁等,這樣可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在現今的臨床治療中,茵山蓮顆粒還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報告。雖然茵山蓮顆粒主要為中藥成分,比較溫和,但是不宜長期服用。茵山蓮顆粒一般不建議長期服用,具體的用量可以諮詢醫師後再進行服用。另外,過敏體質者用藥後,可能會引起一定的不良反應,此時要慎用。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