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卷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茱卷皮 |
中文學名:茱卷皮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樟科 屬:潤楠屬 種:落葉楨楠 |
茱卷皮,為樟科植物落葉楨楠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4月中、下旬剝取樹幹皮,用刀逐漸挖剝,至能用手插進時,其皮自落,切成長約30cm的段,陰乾或曬乾。[1]
形態特徵
落葉楨楠高大喬木,高達28m。
枝粗壯,暗褐色,無毛;頂芽近球形,外部的鱗片寬卵形,內面的鱗片較長,有黃褐色絹毛。葉互生或在當年生枝上輪生;
葉柄稍粗,長1-3cm;葉片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4-24(-32)cm,寬3.5-7(-8)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堅紙質,幼時下面全貼伏銀色絹毛,老時下面帶灰白色,毛漸脫落。
圓錐花序6-10個,聚生於嫩枝的基部;花兩性,白色,通常3朵生在一起,總梗、分枝和花梗略具微細灰色微柔毛;
花被裂片幾等長,6深裂,排成2輪,有透明油腺,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6mm,寬約2mm,雄蕊9,排列成3輪,花葯4室,第1、2輪內向,第3輪外向
雌蕊1枚,花柱細長,子房近球形。果球形,直徑約1cm;
果柄長5-10mm。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50-1200m的陰坡谷地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性狀
1.性狀鑑別 樹皮呈捲筒狀或槽狀,長30cm,厚約0.3cm,也有呈片塊狀。栓皮灰黃色至灰褐色,具細縱皺紋及長圓形或圓形的皮孔,栓皮脫落處呈棕色,幼枝栓皮粗糙,呈鱗片狀剝落;內表面淡棕色,有細密縱紋和小形泡狀凸起。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黃白色。有樟本香氣。
2.顯微鑑別 樹皮橫切面:木栓細胞壁棕褐色,栓內層石細胞群排列成連續的環帶。皮層較寬,油細胞散在,皮層與韌皮部之間由石細胞群組成一連續的環帶。韌皮部纖維束髮達。射線細胞2列,細胞內充滿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份
樹皮可提樹脂,種子可榨油。湖南產本品含樹脂20.41%,橡膠0.238%(按干樣品計算)。葉含揮髮油。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刮去粗皮,洗淨,再水浸1-2小時取出,潤透,切成厚片或敲成小塊片,乾燥。
飲片性狀:本品為長條形或不規則塊片,略捲曲或平坦,外表面粗糙,灰黑色至灰棕色。內表面光滑,淺黃色至黃棕色。質堅而脆。氣微香,味苦。
性味
辛;苦;微溫 [2]
茱卷皮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止痢。
主跌打損傷;細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
孕婦慎用。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