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茅針(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茅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茅針》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茅針

「立了春,赤腳奔;挑薺菜,拔茅針。」春三月,幾場東風一吹,萋萋荒草地齊唰唰冒出許多嫩芽來,那便是茅針。

茅針是草。茅針的肉是茅草成熟的一種體現。在茅草花將花未花之時,將鼓鼓的肚子剝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種柔嫩毛茸茸的白色物體,那便是孩子們春天裡愛吃的茅針。

小時候的我們當然不知道茅針早就生長在《詩經》里。「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姑娘在草地上看到一地的茅針,一下子就想到了心上人,高興地拔下一大捧,用紅絲帶繫着,送給「他」。男子收到姑娘饋贈,喜出望外,他剝着茅針的時候,心裡滿滿的都是幸福,樂滋滋地讚美,這茅針多麼明亮啊,姑娘你是多麼讓人喜歡啊。這茅針的穰多麼美味啊。男子讚美茅針,不完全是茅針本身的美味,更多的是因為,它是好姑娘贈送的。

詩經里的民間愛戀,純樸如茅草一樣,野生野長,卻又多了迷人的甜蜜和芬芳。

兒時的春天,我們幾乎天天在野地里晃悠,鎖兒是我們中的領袖人物。鎖兒比我大幾歲,他很早就輟學回了家,他對村子裡所有好玩的地方都很熟悉,知道什麼地方茅針最多,也知道哪裡的茅針最好吃。有茅針的那些天,他時常帶我們在草地上玩,一邊放風箏,一邊拔茅針,拔好茅針,大伙兒趴在草地上,一邊吃,一邊看天上搖搖擺擺的風箏。這時候,鎖兒會告訴我們關於吃茅針的常識,掉在地上的茅針不能吃,吃了要聾耳朵;過夜的茅針不能吃,吃了人會變拙,等等。

孩子們拔茅針大多是一邊拔一邊吃,一時吃不了,裝在衣兜里,衣兜裝不下,脫下頭上的帽子,裝在帽子裡……當天吃不了的,按照鎖兒的說法,把它們扔到房頂上過夜,結果,第二天早上去屋頂上取茅針的時候,那茅針卻常常不見了。我發現鎖兒時常在聽誰誰說茅針丟失了之後,一個人偷偷地樂,懷疑可能是被他拿了。現在想來,過夜的茅針吃了應該是沒問題的。

拔茅針的季節很短,大體在春分後半個月的光景,到清明節就不再有茅針了,雖然這個時候它們還沒有開花,但是,吃到嘴裡就像干棉絮一樣,沒有一絲鮮味兒。老了的茅針,幼苞秀成穗子,再過幾天,成了白茸茸的一地茅花,茅針花也是極好看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當初的孩童早已白了頭,當年的小夥伴有的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每當清明時節,我就會想起兒時鎖兒和那些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