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石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茅石鄉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域東南部。南與遵義縣板橋鎮交界,東與綏陽縣寬闊鎮、梘壩鎮接壤,北與本縣馬鬃鄉、楚米鎮毗連,西與婁山關鎮相鄰,是民國時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軍長、貴州省省長周西成、毛光翔的故鄉。[1]
簡介
全鄉國土總面積138.81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4744戶16919人。平均海拔1100米,平均氣溫15℃左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森林覆蓋率為42.61%。全鄉以種植烤煙、水稻、玉米,養殖生豬、牛、羊、家禽等為農業主要產業,年產烤煙300萬斤,產值2200萬元,人均來源於烤煙的收入1300元。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煤、鐵、硫鐵礦、汞礦、石灰石、大理石等。煤炭探明儲量達1.5億噸,可開採儲量0.9億噸,年產煤約25萬噸,是全縣重點產煤鄉鎮之一。
鄉境屬高中山岩溶丘陵地貌。山巒聳立,溝壑縱橫,槽谷、窪地相間分布。氣候溫涼,一般適宜於農作物一年二熟。荒山資源豐富,宜林面積較大,發展用材林、經濟林有很大潛力。
特色
糧食主產玉米、水稻、大豆;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煙、青麻、辣椒;林副特產有木材、棕片、生漆、油桐、桊籽、水果、五倍子、木材、雜竹等;礦產資源有煤、鐵、硫鐵礦、石灰石、白雲石等。15個村通電,2500戶用電照明;6個村通公路,里程21公里。鄉鎮企業有10萬元產值以上的煤廠2間。1992年末,工農業總產值1105.42萬元,糧食總產量4621噸,烤煙1082噸,油菜277噸,水果28噸,茶葉6.9噸,生漆1.2噸,財政收入124.2萬元。
文物勝跡有周西成、毛光翔故居、渾水河景觀。[2]
經濟發展
"十一五"以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五鄉"發展定位和"五業"發展思路,按照"追求卓越、勇創一流、重點突破、全面奪標"的總體要求,着力把茅石打造成縱橫通達的交通茅石、百萬噸級的煤炭工業強鄉、環境優美的生態茅石、全市聞名的清香型優質煙葉基地、桐梓知名的盛夏避暑中心、縣城周邊文明優美的休閒衛生集鎮。到"十一五"期末,地方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4429.91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1.2億元,年均遞增34.2℅;財政總收入從2005年的750.35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1978.7萬元,年均遞增32.7℅;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5年的2295元增加到2010年的4480元,年均遞增9%,呈現出農業強勁、工業崛起、商貿活躍、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期間,鄉黨委政府將按照"工業強鄉、農業穩鄉、三產活鄉、生態綠鄉、科技興鄉"的發展定位,用好"西成故里"這張名片,高揚加快發展主旋律,大招商、高速度、快發展,着力打造"兩大支柱"、做強"四大產業"、突出"四大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八大民生問題",努力把茅石建設成"桐梓次工業園區、黔北清香型煙葉基地、重慶休閒避暑山莊",奮力推動茅石新一輪跨越發展。
茅石鄉鄉村旅遊
茅石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一是有夏季涼爽的氣候和美麗的高原自然風光,極宜夏季休閒避暑;二是有紅軍長征經此地到板橋的足跡,茅壩街邊有群眾自發建造的長征亭;三是有民國初年主政貴州的軍政名人周西成、毛光翔的故居;四是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垂柳山莊、龍鳳山莊,漂亮的黔北民居、悠閒的草坪漫步、逸人的塘中垂釣、獨特的農家生活體驗、誘人的爬山運動,是盛夏休閒避暑的理想境地;五是有龍會村天門河水庫蓄水而成的庫區風光、底水經果林風景區及順勢而產生的鄉村旅館;六是有奇特的新橋村渾水河風光,四季渾黃的溪水及沿岸的青山綠地、小橋流水,展示着大自然的嫵媚和神秘;七是神奇的龍會、中關、高埡溶洞風光,吸引着眾多的探秘尋奇者前往尋幽解夢。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依託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四在農家"創建為基礎,大力發展外向型鄉村旅遊,目前已開發朝門、茅龍兩個景點,共建黔北民居72幢,發展鄉村旅館50餘家,累計接待重慶客人204000人次,創收510萬元。2009年成功承辦全縣第三屆鄉村旅遊節暨茅石野釣賽事,舉辦西南地區場地摩托車邀請賽,遵義電視台在我鄉成功錄製《科學發展觀論壇》節目,進一步提升了茅石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促進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朝門鄉村旅遊點位於茅石鄉茅壩村朝門組,距鄉政府1公里,景區內有鴛鴦湖、清風亭、茅壩河峽谷、百畝草坪、摩托車競技場、健身場、水榭舞台……是重慶遊客納涼避暑的聖地。該點目前已有36家鄉村旅館掛牌營業,日接待能力800餘人,2010年創收100萬元。今年4月,朝門鄉村旅遊點作為中國·貴州(桐梓)鄉村旅遊節暨鄉村旅遊與"四在農家"研討會的分會場,喜慶地迎接"一節一會"的召開。
茅龍鄉村旅遊點位於鄉政府西南面100米的茅龍組,背靠鳳凰山,有奇特的茅壩河風光和長征亭。目前該點已有鄉村旅館20餘家,日接待能力400餘人。
"十二五"期間,鄉黨委政府將在兩個鄉村旅遊點實施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增收工程,種植向日葵、觀賞型蔬菜等經濟作物,着力在創特色、提品位上下功夫,努力實現鄉村旅遊升級換代、轉型跨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