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茅以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茅以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

茅以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圖片來自 茅以升

[1] 茅以升(1896—1989),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20世紀30年代,他主詩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樑史上一個里程碑,在我國橋樑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主持我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丹徒縣(今鎮江市)。先世經商,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報》。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入住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走「科學救國」、「工程建國」的道路。1916年茅以升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並考取清華官費留學生赴美。1917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橋樑專業,獲碩士學位。經導師賈柯貝(H·S·Jacoby)介紹,在匹茲堡橋樑公司實習,同時又利用業餘時間到卡利基理工學院夜校攻讀工學博士學位。1919年成為該校首名工學博士。博士論文《橋樑桁架次應力》的創見被稱為「茅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1979年應邀訪問卡利基——梅隆大學母校時,校長授予他「卓越校友」獎章,以表彰他對世界工程技術方面做出的貢獻。

1920年,茅以升應邀回唐山母校任教授,時年24歲,是國內最年輕的工科教授。從此,開始了前後30餘年的工科教育事業。次年,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副主任(副院長)。1922年7月,他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1923年,該校成立工科主任。1924年,東南大學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併,成立河海工科大學,茅以升任首屆校長。1926年,任北洋大學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即北洋工學院)院長。1930年,任江蘇省水利局長。1932年,又回北洋大學任教。他在任校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施、教學設備等,都作地重大改進,使學校出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局面,深受師生的擁護和愛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學校長,始終關心母校興衰,為母校贏得了榮譽和功績。1991年西南交通大學(文革以後唐山鐵道學院遷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學)樹茅以升銅像永志紀念。

茅以升從選擇橋樑專業時起,就把培養橋樑建設人才和在祖國江河上修建橋樑視為自己的終身目標。1933年,他辭去舒適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請,擔任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職務。從1935年4月正式開工至1937年9月大橋公路通車,茅以升用兩年多時間,在極其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錢塘江大橋,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化大橋設計和建造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樑建設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中國橋樑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建橋功績,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茅以升榮譽獎章。


1949年到1981年,茅以升先後任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院院長;1955年被聘為中國 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89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