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敬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敬先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范敬先,字思祖。洪武二十年,中進士二甲第十二名,授御史。後得罪太祖皇帝朱元璋而受磔刑,上詩得釋,改任趙府長史。因貧而亡。

基本信息

本 名:范敬先

字: 思祖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江西新建

個人履歷

洪武二十年,中進士二甲第十二名,授御史,後因指責政策得失且語言激烈,惹朱元璋大怒,得磔刑。後因上詩得釋,改任趙府長史。因貧而亡。

史書記載

成化庚寅五月十六日,太常寺卿夏公以疾終於正寢。其子文振,時任中書舍人,聞訃號泣,奉刑部郎中孫瓊所狀公行實,造予請銘。按狀,公諱昶,字仲昭,號居易,姓夏氏,世家太倉清河裡。曾祖君實,祖文通,有隱德。父以公貴,封中書舍人,贈太常少卿。母某氏,封孺人,贈恭人。公生有異征,天資秀朗,父母鍾愛之。七歲知向學,作楷書有法度,御史范敬先按臨,儒者周暉以公見,范公口占七字句使屬對,公即應聲。范公稱賞。十三受學於司訓盧從龍,時郡守姚善值國難死之,連逮甚眾,禍且及盧,學徒駭散。公獨誓死與俱,卒得免。盧嘗語人曰:是子德器不凡,孔融流也。稍長,治春秋有名。永樂甲午,領鄉薦。乙未,登進士第,入翰林,為庶吉士,預修《性理大全》諸書。公初從朱姓,後複姓夏,其名從永從日,太宗皇帝嘗召見,謂曰:太陽麗天,日宜加永上。因改昶為上日下永,士林榮之。公以經術進,而書法特妙,寖承恩眷,賜第宅,免朝參,時備顧問。丙申,扈蹕還南都。仁宗在青宮,命公與中書舍人朱孔易、秀才凌宴知,同直東華門,與春坊贊善陳濟,同校蘇文,間復與尚書蹇義、學士楊士奇同事宥密。越明年,召赴北都,書宮殿榜。又明年,會修釋典,集朝士及天下名僧善書者,使各書以進,太宗獨取公所書第一。辛丑,授中書舍人。仁宗登極,以公直文淵閣。封其父母及妻如制。尋丁父憂歸。宣德中,召赴闕,秩滿,升考功主事。正統初,預修仁宣二朝實錄。加五品俸,賜襲衣白金。既又命書御覽諸書、皇陵等碑,屢承彩叚楮幣之賜。己未秋,乞歸省。戊辰,用薦遷知江西瑞州府事。公乃以慈良之心,行簡易之政,民便安之,年榖屢登,盜賊屏息,獄訟乃止。遂修學校,增廩餼,辟射圃,建秀文樓,以勸勵師生。景泰壬申,入朝,遂留為太常少卿,誥進中憲大夫,加贈二親及配。天順改元,英宗復辟,特遷正卿,階嘉議大夫。公以老乞致仕,歸後九年,以子文振舉職推恩,加公正議大夫、資治尹,又以恩詔進公中奉大夫。公生洪武戊辰八月日,至是卒,壽六十三。訃聞,上特遣官諭祭,命有司營葬。配任氏,封孺人,累贈淑人。子男三,長鉞,以輸粟授承事郎。次即文振,以善書受今職。次鎡,邑庠生。女十五。孫男五。公為人寬厚,樂《易》,善交際,篤於親舊。家食時,兄昺仕永寧丞,坐系都下,公徒步赴之。後昺謫戍隆慶。而弟杲亦從坐,當徙遠。公間關百里,為得免杲行。會入翰林,有詔求能書士,公言於當道,舉昺同事西掖,竟脫其戍,士論偉之。公詩詞清麗,書師陳文事,寫竹師王孟端,泉石師靈(疑為「吳」)仲圭,筆法妙絕,一時見重,四方士大夫竸求之,不得者以為恨。海外諸國若朝鮮、日本使至,必重購以歸。事狀謂公一代名人,位躋九卿,壽考令終,於人間之福己備,蓋信然矣。公葬以卒之明年四月日,墓在東城之原。於乎!公昔來自瑞州,大臣有奉留公者,予亦綴名疏求,瞬息二十年,詎意又銘公之墓耶?重以文振請,不可辭,遂序次其事而銘之。銘曰:崑山之靈,鍾為賢英。生有異征,聰敏夙成。早擢科甲,主直承明。文學之富,書法之精。簡在帝心,中外馳聲。爰從邇列,晉陟九卿。名遂身退,壽福交並。恤典之頻,終始光榮。述行着銘,永閟佳城。[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