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將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英將鄉地處鉛山縣東南部山區,毗鄰上饒縣五府山、上瀘鎮,大坳水庫。總面積89平方公里,轄七村一場,常住人口12420人(2017年),耕地7240畝,林地12萬畝,毛竹4萬餘畝。毛竹、水電資源豐富。郵編:334513 代碼:361124206。[1]
中文名稱: 英將鄉
外文名稱: Yingjiang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郵政區碼: 334513
地理位置:鉛山縣東南部山區
面 積: 89平方公里
人 口: 12420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來歷
英將一名的來歷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間即公元1510年左右,相傳費宰相幼年隨父輩在十三都下郡生活過一段時間,對十三都也是感情頗深,將之視為第二故鄉。費宰相之父費藩百年後就葬在今東山崗巔一風水寶地,名為鯉魚崗。一日退朝後費宰相向皇帝談起十三都曰:「東山砍竹西山倒,找到腦爛掉梢。千里的張家山,萬里的平陽,好馬跑不過楊家橋、烏鴉飛不過袁家畈。十三都十三洞,洞洞有三萬六千兵。九股灘九股排,穿破九雙草鞋走不過這條排。」皇帝聞言大驚,就下旨命陳榮戴禮兩位總兵點兵兩千來十三都探查實情。其實費宰相併沒有騙皇帝,所謂的「東山砍竹西山倒,找到腦爛掉梢。」是說十三都山大林深物產豐富。「千里張家山萬里的平陽。」是指這兩地是本地最遠的村落,山高路遠似千萬里之遙。「好馬跑不過楊家橋,烏鴉飛不過袁家畈。」也是實情在古時楊家橋是數根木頭架起的小橋,試想一下過這樣的橋騎馬過橋怎麼現實,唯有牽馬過橋方行。這個袁家畈本來就長,烏鴉一口氣怎能飛過。「十三都十三洞,洞洞有三萬六千兵。」十三都以前有十三個礦洞,隨着歲月更替這些礦洞位置就無從查考了,三萬六千兵是指洞內蟲蟻而已,並不是藏有兵甲勇士。「九股灘九股排,穿破九雙草鞋走不過這條排。」是指茶家源、張家山、維嶺、大橫、焦坑、沂溪(今英將口)、大塢、隴西源、西坑源,由這九條主要溪流匯聚,才成就了十三都河。要是把這些沿河溪灘全走遍幾雙草鞋是要走破的這也是實情。所謂伴君如伴虎,費宰相怕再生枝節,就命心腹在十三都周道塢至宋家磜將爛田放干水,乾田放滿水戰馬陷入其中無法動彈,四周伏兵一擁而上,將兩位將軍及兩千士兵全部殺死。死後兩位將軍就葬在十三都沂溪村(今英將口村)。為了記念這兩位枉死的將軍十三都於明朝時就在沂溪村興建了「總兵祠」,數百年來一直世代祭拜,因此十三都又名「英將」。
革命老區
英將鄉是革命老區,1932年4月,在大橫村召開了中共上鉛縣第一次黨代會,成立了上鉛縣蘇維埃人民政府,人民政府設在張家灣一磚木結構平房中,至今,革命遺址仍在。據記載,在民主革命鬥爭期間,全鄉共犧牲了387名烈士。
經濟發展
該鄉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着力推進毛竹產業化進程,毛竹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一大支柱,05年農民毛竹淨增收180萬元。抓好勞務輸出工作,鼓勵全民創業。農民增收渠道拓寬,勞務輸出成為該鄉工作的一大亮點,實現了勞務輸出人員由打工仔到老闆的轉變,200多人興辦了各類公司、加工企業,05年在全縣勞務輸出單項考評中名列第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機制,通過給足政策、優化環境、搞好服務、撐直腰杆,讓招商引資企業在英將生根、開花、結果。實行重獎招商引資有功人員制度,形成全民招商的強大合力。引進開發水電企業4家,台資一家,總裝機5500千瓦。招商引資完成2600萬元,其中引進台資800萬元,引進外資18萬美元,在全縣招商引資考評中名列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配合「八—英」線英將段路面硬化,完成了英將口街面的硬化靚化,開工建設漢陽和壠西二行政村通村公路。鄉域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2005年,實現GDP4420萬元,財政總收入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8元。農民人均收入從2011年的2290元上升到2012年的3649元,財政收入由2011年的417萬元上升到2012年的110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9350萬元上升到2012年的13700萬元。
集鎮新區
英將鄉集鎮新區位於英將鄉人民政府駐地英將村,三面環山,英將河繞境而過,「八英」線直通該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集創業、生活、休閒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新型集鎮。英將鄉創業集鎮新區共有250戶,1200餘人,占地面積50餘畝。為建設好集鎮新區,進一步塑造中心集鎮形象,提升集鎮品味,英將鄉集中力量辦大事,投入3000萬完成征地拆遷、防洪堤建設、余家灣大橋、英將鄉文化廣場、下水道、地下網鋪設、水電安裝、道路硬化以及地下管網及通信設施亮化、綠化等工程。
社會事業
民生工程建設方面,按時足額發放各類涉農資金,各培訓類項目全部完成。完成近200戶危房改造任務,完成3000人口人飲水工程。新農合、新農保、政策性農業保險、治安保險等工作均按時完成任務。五保供養,民政優撫紮實開展,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計生工作的群眾滿意度逐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高、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衛生、文化、供電、通訊等各行業、各部門積極服務群眾、服務地方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扶貧開發工作,開展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實行精準扶貧,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防汛、防火工作責任機制,紮實開展了信訪維穩工作,社會穩定。
視頻
英將鄉修繕上鉛縣蘇維埃政府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