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國現代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英國現代主義,外文名:Modernism,English,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一個組織不太嚴謹的神學運動,認為教會若要正確地響應代思想,就必須在教義上作大刀闊斧的修正。這個思想建立在一個假設上︰自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404,Enlightenment, the)以降,宗教思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現代主義中,這個假設已成了近乎明文的原則。

神學(古希臘語:Θεολογια,拉丁語:theologia,英語: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1]。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邏各斯/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2]的一個領域。

簡介

英國現代主義一名稱,最早是指羅馬天主教會一組神學家而言,在法國是以羅阿西(A. F. Loisy, 1857~1940)為代表;在英國是馮。許格爾(Von Hu/gel220,Von Hu●gel, Friedrich 馮。許格爾)和提勒爾(G. Tyrrell, 1861~1909),此圈子在1907年為羅馬教廷判罪。他們對聖經的批判(Biblical Criticism213,Biblical Criticism)過度,對基督教和教義(Dogma373,Dogma)的起源過分懷疑;另一方面,他們強調倫理行為和近乎神修式(Mystical822,Mystical Theology 神修神學)的靈修方法(參天主教現代主義,Modernism, Catholic801,Modernism, Catholic)。

假如我們細看英國的更正教,就會發現它與天主教的現代主義,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它們同樣是以惟理的態度,來拆毀聖經的權威和傳統的教義,同樣着重倫理(特別強調耶穌教訓中的道德榜樣和道德教訓)。有些作者同樣強調神秘的靈修生活,特別是英革(Dean W. R. Inge, 1860~1954);同樣肯定人的善行和理性,與道德思想的進步(Progress961,Progress, Idea of),以及否認自然與超自然(Supernatural126,Supernatural),或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有什麼分別。他們亦常說,耶穌的神性與其他一切按神之形像來造之人的神性,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卻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雖然這種神學在自由教會(Free Churches)有許多不同的形態,但它最受注意的還是在聖公會。支持這思想的人,在1898年成立了「現代信徒聯盟」(Modern Churchmen's Union),而其中一人還在1924年成為伯明翰的主教,他就是班斯(E. W. Barnes, 1874~1953)。此人聲名甚惡,居於主教位而常攻擊教會的信仰,視之為安立甘大公教會的迷信,後來還寫了一本《基督教的興起》(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London, 1947)。此書出版後,坎特伯雷和約克的大主教連手公開要求他辭職;自此以後,教會中的現代主義急促衰退。他們鼓吹人性本善和進步,也因着納粹主義和其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變得可笑;再者,英國的現代主義者對《公禱書》中的超自然因素,一直感到難以認同,特別不喜歡使用古代的信經(Creeds326,Creeds)。到了60年代,戰爭好像已被遺忘,而《公禱書》又開始了修訂的工作,現代主義許多思想又似乎死灰復燃,不過已沒有昔日那股強烈的道德意味(參羅賓遜,Robinson027,Robinson, John Arthur Thomas)。

英國現代主義陣營最出色的一位,可算是拉施德(Hastings Rashdall, 1858~1924),他原是牛津的講師,後來作了卡萊爾(Carlisle)的座堂主任牧師。他一生着作甚豐,除了成為標準參考書的歐洲大學歷史外,亦寫了許多神學書籍,最值得注意的是《善惡論》(The Theory of Good and Evil, Oxford, 1970),提出一套經過修改的功利主義的倫理;《哲學與宗教》(Philosophy and Religion, 1909),認為惟心論(Idealism599,Idealism)才是宗教哲學的基礎;以及《基督教神學的救贖觀》(The Idea of Atonement in Christian Theology, London, 1919),為埃布爾拉德(Abelard01,Abelard, Peter)贖罪論(Atonement68,Atonement)的榜樣論辯護,並且認為傳統的「替代救贖論的獻祭」(Substitutionary122,Substitution and Representation 替代救贖論及代表論 Sacrifice037,Sacrifice 獻祭),與現代人認識的公義不吻合。拉施德也強烈反對神秘主義,因而亦向他同一陣營的人顯出,另類選擇是可能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