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香的記憶(楊德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香的記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苦香的記憶中國當代作家楊德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苦香的記憶

黃荊樹,又叫黃荊條。祖先有過黃荊樹千年不成材的說法。荊條主要作用只能做成荊條筐、荊條簍,用於盛裝水果、土豆、蔬菜等東西,透氣,耐磨,不腐,不致讓果蔬擠壓變形變質。

黃荊條,葉可食用,在困難年月,每逢春夏青黃不接,許多農戶斷炊,就摘取早春黃荊樹發的新葉,回來用開水煮幾分鐘,撈起,瀝水,然後用篾筲箕放在流水溝里浸泡一晝夜,將苦汁漓出,就可參點包穀面蒸飯了。黃荊葉飯雖含苦味,卻是正宗的原生態,苦中帶馨香,在胃腸回嚼,和氣,通竅,充肚。小時候,吃黃荊葉飯沒覺得難咽下肚。現在,雖然黃荊葉飯變成了遙遠的回味,時常從胃竇的記憶里,泛出縷縷苦香,還生出青澀的美好。

每到夏秋季節,河邊,那些去年當渣子(燒火土用)砍過的黃荊樹蔸,已長出兩米多高的枝條,進入青春期,有的竄高達丈余,向天昂首,生的正直,不枝不蔓。樹巔嫩綠,如少年髮辮,繁茂,質如碧玉。入秋時,枝頂開出白中參紫色花,細小,結灰黑色的籽,可入藥。黃荊樹花逗蜜蜂,是秋時上好蜜源。葉子上常生可愛的貓貓蟲。主幹上每間隔十厘米,向四個方向各發幾匹葉,頂端的嫩莖呈四棱廓,橫徑面為正方體。土家族人有用荊條連葉漚豌豆瓣的傳統,這一工藝流傳千年,做出的豆瓣醬,醇厚綿香,口舌生津,說明黃荊條葉是很好的發酵介質和調味的媒介。將來自天然純粹馥郁的苦味,經過烘焙發熱,滲透進豆瓣醬里。現在,黃荊枝葉還可提取香精。

那時,各大隊(村)供銷社網點每年秋季開秤收購黃荊枝條,可能是運到外地做簍子,運輸果品和蔬菜,長江發洪水時,可裝滿石頭用於防洪堵漏。我們不管黃荊條有不有用處,只管放學後就到河邊、山上去砍,每晚可砍幾十根,去葉,成捆,約三四十斤,就扛到供銷社收購部去賣,幾分、角把錢一斤,可獲得兩元現金,就可買筆、墨、作業本,給家裡稱鹽、打(購)煤油。現在看來,兩塊錢可以忽略不計,可在五十年前,父親作為一個頭等勞動力,每天的工分換算成收入不過四毛錢。一捆黃筋條,相當於父親在農業勞動五個工日。所以,黃荊條,陪伴我們一天天長大,為我們貢獻青春的生命,為許多農家度過艱難歲月,立下汗馬功勞。同時黃荊條不計較生存環境,不需任何肥料,在河坎、石縫、岩上,只要有些許泥土,就可蓬勃生長。雖與芭芒茅草為伍,卻不沉淪,枝條正直,無拘無束,天真朝氣,翹望藍天,等候人們砍下,扭折筋骨,曲曲折折,編簍制筐,為人間創造美好生活。黃荊枝條和樹蔸,是上好的引火柴,升騰農家的炊煙,烘托紅紅火火的日子。

黃荊樹,營養過我們的少年,供給過我們成長的筆墨。人生的苦澀,與黃荊枝葉同味,饋贈給歲月芬芳[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