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苔花圖案(勤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苔花圖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苔花圖案》中國當代作家勤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苔花圖案

拆去鐵皮的巷子口比管控時更冷清,就連從屋檐里飛出的麻雀也齊齊地排在高壓線上啞口張望,收回往日的喧囂。深深的巷子這幾天只有高奶奶一人出進。

高奶奶是市里響噹噹的人物,盛大集團的董事長,慈善總會發起人之一。別看她已90多歲,仍頭腦清楚,身板硬朗。雖然各個公司由兒女們管理,但重大事情還得由她拍板。她走進潔淨的小院,脫去天藍色防護衣和鞋套,從石桌上拿起酒精壺全身消殺後進屋。她喉嚨隱隱作疼,感覺中招了,但一身輕鬆,要辦的事辦完了。她吃片藥,坐在寫字檯前,取出一張天藍色正方形紙摺疊成兒童信封,用畫筆在左邊勾勒出一塊岩石,在背陰處工筆畫出一片米粒大小盛開的苔花,朵朵鮮嫩、昂揚;在信封右邊用秀麗的小楷書寫:「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那首小詩。做成這個素雅的信封着實花了她不少時間。

大兒子的電話打來:「媽,我陽轉陰了,菜、水果放在耳房了……」

「你進屋,有事告訴你。」高奶奶打斷兒子的話。

「聽說你這兩天去銀行和教體委了?什麼事這麼急?我們幾個不能辦嗎?現在正是感染高峰期。聽說您有些不舒服,我已經通過關係請醫生一會兒來做檢查。」兒子一進屋就弱弱地對母親說。

「給你說兩件事。一是我資助貧困大學生,每人每年5000元,還有30名沒有完成,這是資料。」高奶奶把一個檔案袋遞給兒子。「二是給趙村捐贈一所小學的事今年必須啟動,我已與幾個私企溝通且達成一致意向,同時給你王奶奶發了邀請她參與的信函。退一萬步講,如果他們變卦,我們自己也要做成,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三年。做慈善要用心,不但要看企業效應,更要注重社會影響和解決實際問題。」

兒子聽完母親的話臉一下紅到脖根。一是沒有想到母親用自己的年薪資助那麼多貧困大學生,昨夜還與妻議論媽一年能剩餘多少錢。二是他經常在公司大會上講,做慈善事業一定要社會和企業雙贏,要注重企業效應,要用好媒體的力量。

正當兒子思索時,出診的醫護人員到了。經診斷確診感染新冠。醫生拿出治療方案後,又認真叮囑一下高家兒子:「儘管老太太沒有基礎病,平時生活質量優良,但畢竟90多了,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高家兒子聽着聽着不由地皺起眉頭。因為他看到護士給母親打上點滴後,目光被柜子里的信封吸引……高家兒子出於待客之道不由地乾咳兩聲,想讓護士收回目光,出來。不曾想,護士不但沒出來,反而上前一步,手顫抖着從柜子里拿出信封反覆看……醫生也看到護士有失禮貌的舉動,連忙制止。護士非但不聽,反而』撲通』跪在高奶奶床頭:「恩人!您就是資助我讀大學的恩人。我可找到您了……」護士聲淚俱下。

「啊?!」醫生上前從護士手裡奪過信封仔細觀看。咚的一聲也跪在高奶奶面前:「您讓我找得好苦……十年了……我是江大一三級的……」醫生泣不成聲。

少許,醫生建議高奶奶住院。高奶奶堅決不從。醫生只好安排專人護理。

高奶奶告訴兒子她現在除了趙奶奶的郵件外再無什麼惦記的了。

高奶奶與趙奶奶原本閨蜜,自幼在省城讀書。兩人的丈夫即是省里的富家子弟,又是同窗好友。戰亂時,兩家避難南洋,後在南洋從商發家。兩家親如一家,兩人親如姊妹。

改革開放時,高家落葉歸根,趙家仍留在南洋。但兩家一同熱衷於慈善事業。先前聯手在家鄉修繕寺廟、祠堂。後,兩家慈善投資方向發聲分歧,高家更傾向於鄉間公路、偏遠地區的學校。兩家由爭執到勸說再到互不理睬,各做各的。

衝突明顯的一次是四年前兩人一同到她們捐贈、修繕的大峰寺觀看。寺院一改昔日頹敗,生氣勃勃地座落在山腳下清潭前的一塊闊地上,周圍樹木挺拔清脆,鳥語花香;院內鐘聲繚繞,經聲朗朗,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來來往往。一時間,兩人來了興致:趙奶奶細聽主持講解經文;高奶奶則隨性到處走走。高奶奶看到幾個八九歲的孩子在細看牆壁上的文字和圖畫,就從包里拿出糖分給孩子。唯獨一女孩瞪着大眼睛怯生生地盯着高奶奶的包,不肯接糖。從孩子嘴裡得知,孩子們住在東邊趙村,喜歡字畫,附近又沒有學校,沒事就來這看看。

下午她們驅車約十里到了趙村。正如孩子們所說:趙村附近還有兩個小村莊,先前的教室已剩下一堆土牆……在村口那群孩子蜂擁而至,高奶奶照例從包里掏出糖分發,那個大眼睛的小姑娘還是怯生生地盯着高奶奶的包不肯接糖。在高奶奶與孩子告別時,那女孩突然臉紅得像熟透的蘋果:「奶奶,小人書能讓我看一眼嗎?」高奶奶頓時明白,從包里掏出給孫子買的《哪吒鬧海》輕輕放在女孩手裡,吃糖的孩子們飛快地圍在女孩身旁。

回來的路上,兩人說出各自計劃:一是把寺廟再擴建一倍;一是在趙村建一所學校。於是爭論、爭辯、爭吵,各不相讓,不歡而散。

四年來,兩人從沒有停止過說服對方。只有大兒子清楚:母親不是乞求趙奶奶的慈善基金,而是想與閨蜜一路同行。

兩天後,高奶奶非常平靜地走了。兒子抱着母親的骨灰聽了秘書的匯報:幾家私企資金到位,各項手續齊全,實施團隊已向趙村出發。這時,趙奶奶打來電話,語氣極其低沉:「我已從趙村調研回來,資金已打到你公司賬戶,奠基儀式我代你媽參加。」[1]

作者簡介

勤健,本名:李建,男,河南省商丘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