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苑長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苑長征
出生 1969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知名於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苑長征,男,1969年 出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個人簡介

  • 199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1]
  • 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
  • 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3]
  • 1997-99年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博士後;北京譜儀合作組物理分析協調員(Analysis Coordinator);
  • 1999-2000年法國科研中心核物理與粒子物理研究所(IN2P3)[4]
  • 2001年中科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5]
  • 2001年9月至今擔任北京譜儀合作組(BESII)物理分析協調員(Analysis Coordinator);
  •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擔任北京譜儀合作組(BESIII)物理協調員(Physics Coordinator);
  • 200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1991-1996年,參加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粲物理和τ輕子物理研究",主要完成了J/Ψ共振參數測量,ψ(2S)及次生粲偶素物理實驗研究。
  • 1997-1999年,參加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τ-粲物理若干前沿課題的研究",主要完成了ψ(2S)及次生粲偶素衰變實驗研究,R值測量。
  • 1999-2001年,ALEPH合作組,τ衰變系統研究,利用所有LEP1數據測量了τ衰變的分支比及能譜函數,應用於mu子反常磁矩和強耦合常數的測量,e-mu-tau輕子普適性檢驗等。
  • 2001-2003年,BES合作組,繼續參加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τ-粲物理若干前沿課題的研究",主要完成了ψ(2S)及次生粲偶素物理實驗研究;
  • 2001-2004年,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課題負責人,主要完成了正負電子對撞中粲偶素物理的實驗和唯象研究。*2004年-2008年,BES合作組,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正負電子對撞粲物理的系統研究"之"ψ(2S)和粲偶素物理研究"子項目負責人,繼續進行ψ(2S)及次生粲偶素物理的實驗研究和唯象分析。
  • 2006年-至今,BELLE合作組,通過e+e-對撞產生的初態輻射事例研究矢量介子主要是矢量粲偶素的性質,尋找新的矢量介子態,測量共振參數等。證實了BaBar合作組發現的Y(4260)和Y(4360)共振態的存在,並提高了共振參數的測量精度;發現了新共振態或共振結構Y(4008)和Y(4660)。

所獲榮譽

獲1998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名稱"J/ψ粒子共振參數的精確測量",排名第三。

獲2000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名稱"ψ(2S)粒子及次生粲夸克偶素物理的實驗研究",排名第三。

獲200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名稱"ψ(2S)粒子及次生粲夸克偶素物理的實驗研究",排名第三。

2006年被人事部、科技部等確定為2006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文章來源

  1. 獲學士學位。
  2. 獲得碩士學位;
  3. 獲得博士學位;
  4. 博士後。
  5.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60搜索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