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洞仙歌》原文、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洞仙歌》本篇為續補蜀主孟昶佚詞之作。詩人就蜀主和花蕊夫人一夜納涼摩訶池上展開想象,上片描繪花蕊夫人非比凡俗的天生麗質;下片寫花蕊夫人和蜀主攜手在庭院賞月,面對秋夜西風而感傷時光流逝的惆悵之情,寄寓了作者對人生的深沉感慨。全詞情思深婉,聲調清越,「如空山鳴泉,琴築並奏」。[1]
原文
餘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注釋
孟昶:五代後蜀國君。花蕊夫人:孟昶的貴妃,姓徐,別號花蕊夫人。摩訶池:初建於隋,前蜀時改名宣華池,後又改稱宣華苑。故址在今成都城外昭覺寺。
欹:倚,斜靠。
不道:不知不覺。
譯文
冰一樣的肌膚玉一般的骨,自然是遍身清涼沒有汗。宮殿裡清風徐來幽香瀰漫。繡簾被風吹開,一線月光把佳人窺探。佳人還沒有入睡,她斜倚繡枕釵橫發亂。
他起來攜着她的小手,走出無聲的庭院,隨時可見流星橫穿河漢。試問夜已多深?夜已過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繩星向下旋轉。她掐着手指計算,秋風幾時吹來,不知不覺間感到,流年似水,歲月在暗暗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