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注釋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詞牌名。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傳說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時,念奴常暗中隨行,因之取念奴為詞牌名。相傳《念奴嬌》詞調就由她而興,意在讚美她的演技。此調有仄平二體。《詞譜》以蘇軾「憑空跳遠」詞為平仄體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於抒寫豪邁感情。東坡赤壁詞,句讀與各家詞微有出入,是變格。[1]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背景

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後經常來赤壁磯頭遊覽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他又到赤壁,時已年近半百,望着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此篇。這年秋冬,作者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在赤壁的創作給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乾脆把黃州赤壁命名為「東坡赤壁」,並鐫刻在建築物的門額上,由此名滿天下。

注釋

赤壁: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蘇軾所游的赤壁為黃州赤壁,又名赤鼻磯。

風流人物:英雄人物。

故壘: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壁壘。

亂石穿空: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聳入雲。

千堆雪:指層層浪花。

公瑾: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

小喬:喬玄次女,東吳美女。嫁周瑜是赤壁之戰十年前的事。

初嫁:夸其少年得志,美女配英雄。

雄姿英發:英姿颯爽,談吐卓越。

羽扇:用鳥翅膀上的長羽毛製成的扇子。

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檣:桅杆。

櫓:撥水使船前進的器具。

故國:三國時的古戰場。

神遊:感覺好像親游某地。

華發:白髮。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酹:把酒灑在地上或江中表示祭奠。

串譯

滾滾滔滔長江向東流去,洶湧的波浪沖洗去了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那舊營壘的西邊,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高聳的石壁插入天空,巨浪拍打着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如畫的江山啊,那一時期出現了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公瑾,小喬剛剛出嫁過來,公瑾躊躇滿志,手拿羽毛扇,頭戴青絲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就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人們應該笑話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大夢啊,還是把一杯酒祭給江上的明月吧!

賞讀提示

此詞是千古傳誦的詠史佳作。上片以寫景為主,主要描寫赤壁的景色,同時兼懷古人,仿佛是由遠景、近景、特寫等一組不同鏡頭組成的畫面組合。首三句仿佛是遠景掃描,長江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亘古不變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次三句鋪陳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戰場。「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處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只是借「赤壁」之名詠寫古事,抒發感嘆。上片最後兩句,是整個景物描寫的總結,引起下片對周瑜的追懷。下片懷古,抓住周瑜年輕有為這個主要的特徵,塑造了其雄姿英發的英雄形象。想當年年紀輕輕的周瑜手執羽扇,頭戴綸巾,是那樣的英俊瀟灑、倜儻風流;又是那樣富有謀略,談笑之間曹軍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少年有為,在年輕的時候便建立了世人矚目的赫赫功績,而自己現在已鬢染霜華卻一事無成,一腔報國之志無處施展。這是讓作者無限感傷的原因所在。「多情應笑我」始,自我傷感之意由此可見。這首詞在弔古的基礎上傷今,回到現實,抒發自我的感傷,寫得雄渾豪放,大開大闔,氣象恢弘,堪稱歷代詠史懷古詩詞之絕唱,亦開後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誦讀時,上片應以穩健沉實、高亢堅挺、舒緩悠長的語態表現赤壁景色之氣勢磅礴,豪放雄壯。「大江東去」的「大」應是重度噴口,一開口就是一個大噴口,在於表現長江之闊。稍事頓歇,「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兩句之間要銜接密緻,不宜停逗。「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承襲上面的句型,「故壘西邊」後安排個停逗,然後再將「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一氣貫下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是寫江水、江岸之「勢」,語氣儘可能地誇張,注意「穿」「拍」「卷」三個動詞給足分量,到此應是上片的第一個高峰。「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語勢再稍微下放,有歷數英豪且數不盡之感。下片「遙想」的內容只是引頭,應重點在「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幾句上鋪展開對人生的感慨、感傷之深。面對周郎,詞人華發早生,功業無成,失望之餘不免產生人生如夢之感,因而歸結為深沉而又頗多消極的慨嘆。

誦讀時關於「還」字的讀法:古時只有一個讀音hudn。許慎《說文解字》中,「還」從辵瞏聲,戶關切,切出來就是「huán」音。其實就是在現代稍早一點,比如20世紀60年代,也是只有這一個讀音,而沒有「hdi」音。那時在用於「歸還」的「還」時,讀作「huán」,在用作「還是」「還有」這一義項時,仍然讀作「huán」。事實上在古詩詞中沒有「還是」「還有」的用法。此詞「一樽還酹江月」「人生如夢」,怎麼「一樽」便可酹江月呢?這裡「還」是「回還」的意思,不是人回還,是人的「神思」回還。作者站在赤壁旁放開遐思,「遙想」周公瑾當年的英姿風采,竟無法自持。其後從夢中回還,醒來,歸結於自己的游故國的多情善感,華發早生。再其後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杯中尚有餘酒,何不一酹江月?

推薦名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