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寫作背景、註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潤州:今江蘇鎮江。古代女子寄詩給在外的丈夫,叫做「寄遠」。據《蘇詩總案》卷十一,熙寧七年(1074)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少年游》」,案云:「公以去年十月發臨平(在今杭州北郊),及是春盡,猶行役未歸,故托為此詞耳。」此說甚是。所謂「代人」,僅是託詞。[1]
原文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注釋
「去年」句:指熙寧六年(1073)。是歲十一月,蘇軾離開杭州,前往常州、潤州,賑濟災民。
餘杭:即杭州。隋代設置杭州,大業三年(607)改稱餘杭郡。唐代改為杭州,至天寶元年(742),復為餘杭郡。宋仍稱杭州。此處沿用舊稱。
楊花:又稱柳絮。此處語本東晉謝道韞詠雪詩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見《世說新語·言語》。
邀明月: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姮(犺é狀犵)娥:即嫦娥,月中女神。《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後因避漢文帝劉恆諱,改稱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