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軾《宿九仙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軾

宿九仙山》這首詩蘇軾寫於熙寧六年(1073)。蘇軾自註:「九仙謂左元放、許邁、王、謝之流。」《蘇軾詩集》引宋人注,九仙山在臨安縣西十二里,山有一個無量院,是東晉葛洪、許邁煉丹之地。蘇軾所住的地方就是無量院。[1]

原文

風流王謝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餘漢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帳,夢繞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雲峰缺處涌冰輪。

注釋

玉室金堂:比喻華美的道觀。出《晉書·許邁傳》。傳謂邁為丹陽人,入臨安西山,有在那裡住下來的打算;他給友人王羲之之書云:「自山陰(今浙江紹興)南至臨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漢末諸得道者皆在焉。」

餘漢士:謂無量院內尚豎立着左元放等得道之士的塑像。左元放為漢末人,以他為代表,故叫作漢士。

秦人:出陶潛《桃花源記》。記渭武陵人得桃花源,遇居民「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故云秦人。此謂左元放、許邁等得道之士。

客:蘇軾自謂。

冰輪:月亮。

譯文

風度翩翩的王、謝可稱得上古仙式的游山人,一旦離開人間名山空聞一晃就是五百春。華美道觀留有漢時得道者的塑像,桃源仙境裡可惜不聞秦人的音訊。夜晚困憊一下子倒在香氣繚繞的帳邊熟睡,恍惚中夢遊高山峻岭感到寒氣逼人。夜半夢中突然被無量院的老僧喚醒,只見雲峰缺口湧出清冷如冰的圓月一輪。

解析

開頭二句敘述九仙本身,而以王、謝為代表。王、謝為出色的政治家,政事之暇,游賞九仙山這樣的勝跡,其風度遠高出世人,為當時和後世所景慕。稱作仙人,乃由於此。然王、謝去後,再無高人至此,蘇軾不禁惋惜山的寂寥和冷清。第三、四句敘尋訪九仙遺蹟。其結果除去幾尊九仙塑像以外,別無它物,不免有失落之感。這兩句就九仙本身及九仙山風物點化,對仗工穩,語句優美,自然高妙。按照這個思路,作者似乎應該着眼於讚頌九仙,進而步他們的後塵入九仙山學道,但他沒有那樣做。後四句,蘇軾放下九仙。在蘇軾的心目中,九仙並沒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蘇軾直抒胸臆,滿懷深情地寫出自己在九仙山的住宿生活,並熱情頌讚九仙山的自然奇觀。一種不羈之氣躍然紙上,令一般作家不可企及。清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在《唐宋詩醇》中說此四句「磊砢妥帖」,清代評論家方東樹《昭昧詹言》說此四句「兀傲奇橫」,大約是這個意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