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軾《定風波》原文、注釋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軾

定風波》此詩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作者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1]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題解

《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雙調六十二字,作於蘇軾被貶黃州後的第三個春天。

注釋

沙湖:湖北黃岡縣東南三十里處。

狼狽:形容處境困窘、難堪。

吟嘯:吟詩、長嘯。

芒鞋:草鞋。

煙雨:煙波風雨。

料峭:風力寒冷、尖利。

蕭瑟:風雨穿林打葉聲。

串譯

不要聽風穿樹林、雨打樹葉之聲,我依然邊吟詩長嘯邊緩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騎馬坐車更加輕鬆,誰怕這風風雨雨?我一生任由煙波風雨與我同行。陰冷春風又把我吹醒,微感有些寒意,斜陽山頭卻來迎接我。回頭望去我來時淋雨的地方一片蕭條,歸去時又一片平靜,沒什麼風雨,也沒什麼「天晴」。

賞讀提示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髮。「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置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誦讀全詞,應呈現出詞人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語氣中應充盈着瀟灑、曠達、人生豪邁之氣概!

參考文獻